馬碧紅 鄧麗純
【摘 要】首先對經管類跨綜合實踐教育評估的理論展開探討;其次,在理論準備的基礎上,以成熟的評價模型為載體進行研究,設計新型評估模型的構成要素;最后形成完善的經管類跨綜合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以此希望對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評估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CIPP模型;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完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和監測評價體系。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評價不僅可以用于調整經管類跨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補充和完善課程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校了解實踐教學培養的投入與產出是否符合預期,教學資源分配是否合理,實踐教學培養的效果是否滿足學生需要,以及如何有針對性地改進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一、CIPP評價模型
1967年,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 beam D.L.)改進了泰勒目標導向評價模式中過于注重預訂計劃而難以全面考量體系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強調過程反饋的 CIPP 教育評價模型。該模型包括背景評估 (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估(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估(Product evaluation)四個基本步驟,并以這四項步驟首字母命名。CIPP 模型的建立是為決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的過程。CIPP 模型自提出以來廣泛應用于教育評價體系,具有深遠的影響與顯著的特點。
二、基于CIPP模型的經管類跨綜合實踐教學評價模型建立
(一)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概述
經管類跨專業實訓(以下簡稱“大經管綜合實訓課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高仿真性。課程為學生提供高仿真的辦公場所、辦公用品和業務數據,學生上課如同上班,每月可以領取虛擬貨幣薪酬。第二,強競爭性。課程中可以設置多家制造企業、供應商和客戶,各企業在采購和銷售的過程中都會存在激烈的競爭,企業內部也會存在考核方面的競爭。第三,跨專業性。課程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多,包括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運作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內容,不同的崗位會運用到不同的專業知識。第四,強自主性。課程十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根據該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及相關特點,對經管類跨綜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可采用CIPP模型進行分析。
1.一級評價指標
基于CIPP模型的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指與CIPP 模型中的背景、輸入、過程、成果四大評價要素相匹配的實踐教學發展能力與潛力。背景評價是在針對高校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場景下根據現有資源、實際需求,確定研究實踐教學體系這一目標。輸入評價是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研究實踐教學開展所需的條件,對可選方案進行可行性和效用性分析,進一步分析有效使用現有資源以建立高水平實踐教學體系,確定現有方案設計與評價實踐教學體系目標之間的差距及其他所需資源。過程評價是指在評估過程中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對于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與方案計劃目標的差距,確定實施過程中的優勢因素和劣勢因素。排除導致失敗的不利因素,加強正反饋,以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結果評價是對最終實踐教活動效益進行衡量和解釋,此過程不局限在過程評估之后,可在過程評估之中進行,以達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的作用。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情況,運用CIPP模型與層次分析法,現將實踐教學評價指標的四個一級評價指標選定為:實踐教學背景評價、實踐教學投入評價、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和實踐教學成果評價。
2.二級評價指標
(1)實踐教學背景評價。
CIPP模式的背景評價著眼于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在實施與開展中所處的環境進行評價,即通過描述實踐教學的歷史條件、辦學理念、需求與機會對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的本身進行診斷性評價。因此,可將實踐教學背景評價的二級指標選取“社會需求”“培養理念”、“培養目標”、“培養計劃”4個分指標來衡量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背景環境,其中,“培養定位”、“專業特色”指標是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內部背景的體現,而“產學研基礎”是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外部背景的重要表現。
(2)實踐教學投入評價。
CIPP模式的輸入評價著眼于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的可行性評價,是對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方案科學性的評價與研判,主要關注實踐教學的資源投入與組織支持。由于相關研究對資源的投入一般從人力、物力、財力三個方面進行描述,因此,“師資隊伍”“場地設備”“經費投入”三個分指標可以衡量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
(3)實踐教學過程評價。
CIPP模式的過程評價著眼于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的高效性評價,具有動態性和反饋性重要特征,有利于高校及時把握實踐教學方案的執行情況,進而提升實踐教學在過程中的行動力。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實踐環節是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將“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實踐環節”4個指標納入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過程評價范疇,能夠充分體現實踐教學與實踐環節的統一,較為客觀地反映實踐教學的全過程。
(4)實踐教育成果評價。
CIPP模式的成果評價著眼于對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成果的形成性評價,以及對整個實踐教學流程的終結性評價,即立足于衡量、分析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成果,并獲得成果的信息反饋,從而實現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的改進功能,為實踐教學方案的修訂提供相應的政策依據。由于實踐教學成果評價側重于多元主體的評價以及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綜合評價,因此選取“社會認可度”“學生滿意度”作為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成果評價的兩個分指標。
三、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評估理念與時俱進,評估的機制、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本文運用CIPP模型,將經管類跨專業實踐教學評價轉化為以實踐教學背景評價、實踐教學投入評價、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和實踐教學成果評價四個基礎評價角色出發,聯系教學實際進一步提出細粒度的二級評價指標。為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的評價提供科學地分析手段,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實踐型、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瀟、趙丹.基于CIPP模型的大學本科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2018,(1):169-170
【2】張殿尉、劉佳杰. 基于 CIPP 模式的高校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9):110-113
【3】遠夢妮. 基于CIPP模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研究[D]. 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