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改霞 張舒怡
【摘 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各種社會思潮、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不斷涌入西藏高校,這使得西藏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巨大沖擊,同時也讓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而,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媒體;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各類新媒體飛速發展,其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信息傳播的即時性、開放性、海量性和交互性。這些特點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重要的發展契機,把人類社會推進了新媒體時代。隨著微博、微信、網絡直播、數字報刊等各類新媒體的興起,西藏高校積極融入新媒體環境,目前,已基本實現新媒體全覆蓋。在新媒體環境下,各種社會思潮、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不斷涌入西藏高校。這使得西藏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巨大沖擊,同時也讓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西藏高校進行反分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維護西藏的和平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增強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時代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隨著新媒體在西藏高校的不斷普及,其影響范圍擴大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外來思潮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正發生激烈碰撞,給西藏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劇烈的沖擊,也為西藏高校的反分裂教育增添了阻力。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西藏高校進行反分裂教育的重要一環,其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復雜多變
過去,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定的歷史文化,幾乎所有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都帶有封閉、保守的特性,這些特性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但單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來說,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更容易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隨著新媒體在西藏高校的全覆蓋,因其即時性、開放性、海量性及交互性等特點,使得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得復雜化。新媒體不僅為西藏高校大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學習、交流平臺,更是滋生了一系列問題。就學生個人而言,他們作為網絡世界的主體人群,其個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諸如電信詐騙、網絡暴力等問題時有發生。同時,由于大學生還心理不夠成熟,他們極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誘導,甚至是做下錯事。就西藏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得開放、復雜,給藏族大學生心理和思想都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對其做好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利用新媒體成了西藏高校必須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二)各類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在新媒體時代,西藏高校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途徑,通過各種新媒體自主選擇、接收其感興趣的網絡信息,這些信息對于藏族學生正確“五觀”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網絡的一些特性給了某些對我國不懷好意的敵對分子可趁之機,尤其是西方反華勢力和以十四時達賴為首的分裂集團,他們一方面假借宗教之名,利用新媒體歪曲捏造事實,抹黑共產黨的形象,企圖分裂西藏;另一方面,他們還通過QQ、微信等網絡平臺向西藏高校大學生傳播拜金主義、個人英雄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企圖逐漸腐蝕西藏的年輕一代。這些做法直接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威脅,也對西藏高校反分裂教育提出了挑戰。此外,一些新聞媒體僅出于單純的營利目的,刻意采用一些醒目的標題為噱頭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使得文題嚴重不符。微博、微信、各類網站等存在的大量信息也是真假難辨,雜亂無章。種種原因造成了當前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這一情況極易使大學生受到影響,產生錯誤的認知。因而,西藏高校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內容加以規范。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發揮作用受限
在傳統的教學關系中,教師居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其權威性更是不容置疑。對于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也是如此,他們的在學生的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威信。同時,由于西藏高校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其傳道解惑的作用也更容易得到發揮。但在新媒體時代,受新生事物的影響,西藏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渠道增多,他們的眼界和知識面都在不斷擴大,使得他們更加注重其主體性的發揮。此外,他們解惑的對象不再僅限于師長,更多的情況下,學生會傾向于利用各種網絡渠道來獲取信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對比,從而得出自己更愿意接受的答案。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些變化有利于西藏高校大學生解放思想,但也會讓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傳播的思想或道理受到質疑,使得他們的權威性被削弱,其所發揮的指導作用也受到了限制。為了更好地發揮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其本身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四)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趨于盲從
藏族大學生作為西藏高校大學生的主要組成部分,受西藏特殊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帶有著既封閉保守,又開放包容的特點。因而,在新媒體時代,他們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時,一方面表現出狹隘的民族意識,對任何有害本民族的語言或行為都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心理甚至是對抗行為,這就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些人通過網絡平臺散布謠言來攻擊中國共產黨,并聲稱西藏人民是沒有自由、民主和人權的,由此激起個別學生的逆反心理,逐步向他們宣揚所謂“西藏獨立”的思想,造成個別大學生盲目犯錯。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接受新事物,追求新鮮刺激,在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時,渴望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希望通過突出自己來盡快適應新情況、新變化。但由于大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因而面對外來誘惑時意志不夠堅定,容易盲目地跟著“潮流”走,造成其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
(五)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受到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化到外化的一個轉化過程,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傳授的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思想觀念,能讓教育對象理解并認可,從而轉化為自身內在思想并落實到行動上來。在傳統的相對封閉的教育環境中,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僅僅通過簡單的重復灌輸就可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一做法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的變化。開放的環境、便捷的網絡、海量的信息使得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傳統與現實的矛盾突出,必然會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西藏高校大學生有機會通過手機、電腦等平臺接觸到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又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尤其是一些落后的、腐朽的諸如暴力、色情、迷信等方面的信息極可能造成個別學生在現實世界進行模仿,從而滋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甚至導致犯罪行為等。
二、新媒體時代加強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西藏高校作為我國進行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陣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維護西藏的和平穩定十分重要。因而,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西藏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舉措。
(一)利用新媒體創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面對日益復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為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西藏高校必須善用新媒體,創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一方面,高校要及時凈化網絡環境和現實環境,堅持線上線下雙向治理。線上治理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高水平的網絡監管隊伍,對校園網絡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清除不實信息及有害信息,并對網上有明顯傾向性的錯誤言論進行引導,以此來營造健康的網絡輿情。線下治理則要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作用,尤其是針對學生群體中有煽動性的錯誤言論要進行把控,避免其影響擴大化。對有錯誤思想傾向的學生,也要及時進行引導教育。另一方面,西藏高校要利用新媒體,主動營造健康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如在學校官網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欄目,上傳榜樣人物先進事跡,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導作用;在班級微信群、QQ群、校園公眾號等平臺上推送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愛國影片、紅色故事等,以此來創造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
(二)堅持教師分類指導與學生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張教育者要從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教育。這一做法在今天依然受到許多教師的青睞,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育效果。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西藏高校尤其需要把這種教育思想應用到實踐教育中去,也就是說,要堅持教師分類指導與學生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方式。西藏高校大學生的主體是藏族大學生,受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他們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自尊心強、思維活躍、個性突出,但相對而言,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尤其是還長期處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造成個別學生存在馬克思主義觀不夠堅定,民族觀比較狹隘等問題。對此,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重點,兼顧一般。根據藏族大學生共性問題,著重加強大學生“五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同時針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
(三)根據時代發展與西藏特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新媒體時代,時空限制被打破,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全球信息交流也變得愈加方便快捷,人們真正做到了“不出門而知天下事”。但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產生。如個人隱私得不到保障,電信詐騙時有發生,暴力色情信息充斥網絡等等。就西藏具體而言,新媒體的時代的到來,為西藏電子商務、邊境貿易、特色產業、教育事業等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但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面對西藏長期存在的“各族人民同以達賴集團為代表的分裂勢力之間的特殊矛盾”,信息的快速傳播給分裂勢力所從事的非法活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特別是針對西藏大學生之間進行所謂的“藏獨”思想誘導。所以,西藏高校要尤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據時代特點和西藏情況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原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基礎上,增設藏族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積極向上的熱點、焦點問題專題,以便于更好地在西藏大學生中間開展反分裂教育。
(四)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近年來,西藏高校已基本實現WIFI網絡校園全覆蓋。多媒體教室、機房、電子閱覽室等也在西藏高校全部普及,目前已成為西藏高校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必備品。此外,QQ、微博、微信等各類新媒體對西藏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傳統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基本需求。因而,西藏高校要勇于嘗試,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增加網絡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比重,增強三者之間的聯合作用。如在課堂教學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分享名師講堂、關于西藏發展變化的紀錄片、愛國影片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和娛樂性,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校網絡課程的設置上要貼近學生實際,給予學生更大的參考空間和選擇余地,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實踐教育上要加強學校與革命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等方面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增強學生的認同感。總之,在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0-01-23.
[2]梁軍莉.新媒體視域下西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J].現代國企研究,2016.
[3]王乃祥.新媒體時代西藏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研究[D].西藏大學,2015.
[4]陳敦山.充分利用西藏紅色資源做好全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藏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