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慧芳
摘 要: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研究并且熟悉學生的特點,然后把同一特點的學生歸結在一起,分為一個層次,這樣化學學習才能更有針對性,不會盲目地進行,這樣就可以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
關鍵詞:分層教學;化學學習;應用
一、在教學目標方面呈現分層
(一)了解層面
當單質碳這種物質在生活中應用的時候,因為它在常溫環境下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如果周圍環境溫度升高的話,單質碳的活性也會相應提高,從而會和其他物質進行反應,還有就是有關單質碳的性質,不同的碳之間其物理性質不太一樣,但是它們的化學性質大都相同,而且,單質碳在發生化學反應的時候會伴隨著吸熱放熱。
(二)理解層面
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三)掌握層面
碳單質具有很多性質,像是常溫環境下的穩定性還有可燃性,還有就是化學實驗過程中的還原性。同時,通過比較碳單質和氫氣的化學性質,我們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氫氣的相關性質以及如何運用,而且,還可以通過所給材料去推斷這種物質是否存在單質元素,或者是那些含雜物質的相關計算等等。
二、在課堂提問上體現分層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和同學們的回答是表現課堂教學是否落在實處的有效判定方法,但是,因為全班同學的學習水平以及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進行提問的時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層次性,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讓相應層次的同學進行作答,這樣有效地避免了問題的盲目性以及隨機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太易若讓優等生或者中等生去回答,那么學生就沒有適當提高的空間了,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發展空間了,知識領悟得不到開拓創新;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若讓學困生回答,那么他們會無從下手,從此對學習就會有所畏懼,打擊他們學習信心,所以,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置相應難度的問題讓他們作答,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寫出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師就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像是氯酸鉀在催化劑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加熱分解成為氧氣和氯化鉀;氯酸鉀在催化劑作用下,加熱分解成為氧氣和氯化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
三、在習題選擇上體現分層
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搞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同時,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要側重抓基本概念,讓同學們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布置作業的時候,更多偏向于實際性以及簡單的問題,對于技巧性和難度比較大的習題,就不要給學困生布置;對于中等生來說,仍然需要注重基礎知識,但是對于基本題或者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也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而對于優等生來說,在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題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其進行拔高訓練,擴寬優等生的知識面,那就需要去布置一些技巧性比較強、難度比較大的習題,同時,教師在選擇課后作業的時候,要精心選擇,不僅要考慮選擇的題目是否難度適中,還要選擇那些與例題相對應的習題,讓同學們在做題過程中,不僅有模仿還能有所創新,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的作業也要有所不同,像是考查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習題,這些題目主要是那些中等生以及學困生需要完成的,而對于那些知識綜合性比較強的習題,就需要讓那些優等生去完成,對于這一部分習題,教師也可以去要求那些中等生讓他們自覺完成,而對于那些學困生來說,教師就不做要求,讓他們更多地去做一些基礎題,有時候布置同樣作業的時候,教師對于不同同學的解題思路也可以做不同的要求,像是那些有余力的同學就可以要求他們用多種方法進行解題。
例如,在中考考點中,有關于溶質質量分數和化學方程的寫法是重點,而這種題目對于中等生以下的同學,教師可以不要求他們做完一個大題中的所有小題,只要能正確地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即可,而對于反應后的溶解質不用做過多解釋,而對于優等生來說,所有的步驟必須書寫清楚。而且,對于優等生來說,在完成所有題目之后,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和題目相關的延伸,這樣,在做好相應習題之后,再進行下一類問題的練習,對于超額完成的同學也要及時進行獎勵,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可以在調動同學們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適當地提高了同學們的自助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課堂的參與性,在上課期間,教師要發揮出他們的主導作用,同學們也要發揮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化學學習進程和諧發展,這樣教師的引導和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才能培養出適合當下時代發展的建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健研.初中化學課堂如何運用分層的方式[J].初中化學,2015(3).
[2]張云富.分層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及意義[J].初中化學,2017(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