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
摘 要:在當今時代,語文已經成為小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重點教學內容,對于小學作文的訓練,可以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接觸能力比較強,但是描寫事物的能力卻非常薄弱,在寫作時,小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寫作,而作文是小學生剛開始學習的重點內容,小學生不擅長寫作,且對寫作沒有相關的經驗,導致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綜合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呼吁小學生參與到語文寫作當中,充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興趣培養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對語文課本內容的講解上,從而忽視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導致小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使小學生出現寫作無從下筆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根據此種情況,積累經驗,要求學生寫作與實際相結合,指導學生堅持從實際生活出發,注意觀察生活當中存在的事件,運用靈活的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一、教學模式的創新
首先要打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物充滿興趣,才會激發學生對這件事物進行探索和求知。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一些固定的作文作業,在組織學生開展作文寫作時,綜合利用學生的優勢,全面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要留意學生的寫作內容,如果這篇作文教師能夠滿意,可以在語文課上進行作文朗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寫作水平進行簡單的評價,發現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的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經驗與建議。還可以要求其他學生對此篇文章進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師應要求文章的作者耐心聽取其他學生的建議,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寫作的氛圍當中,使學生對寫作充滿信心,確保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
學生在進行創作時,總會面臨詞匯量短缺、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這樣的局面會造成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亮點、缺乏風彩[2]。教師要明確學生的寫作目的,以日常積累為主。教師要幫助學生拓寬學習范圍,積累足夠的語文寫作知識,這種方法對小學語文寫作是有利無弊的。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優秀閱讀課文的推薦,幫助學生選擇對其有利的文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為以后寫作創新奠定基礎。此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摘抄課外讀物當中的好詞好句,準備一個積累本,在進行小組活動時學生可以將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拿出來與之分享。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又能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知識。例如,學生可以摘抄《三字經》《格林童話》中的內容,為日后寫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要求學生準備課前小故事
在語文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五分鐘的時間,利用這五分鐘使學生對故事進行講解,學生講的故事能成為創作的源泉[3]。例如,在《丑小鴨》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此篇文章,讓學生進行一個五分鐘的演講,說明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在講臺上進行演講的同學肯定會有緊張的心理,導致磕巴、結巴的現象,教師要帶領全班學生為其進行鼓勵,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寫作素材能得到及時保障,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確保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作文的批改
教師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征,不能因為有些學生的能力不足,寫作水平低就排斥學生。面對此種現象,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與耐心,幫助學生提高作文寫作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要給予正能量的回復,不要貶低學生,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分兩個方面進行修改,分別指出學生的優點與缺點,也可以將較好的作文帶到課堂上,讓同學進行欣賞,教師要注重對批改形式進行創新,不要讓單一的批改形式破壞學生對作文創新的印象。此外,教師在學生作文完成后,寫出對學生的總體評價,學生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改正的地方,教師都要重點提出,本著這種嚴謹態度,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逐漸將學生的寫作能力拉入正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是小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但是部分學生對寫作缺乏積極性,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感。教師要對這一現象進行及時的修改與創新,幫助學生完成作文訓練,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嬌.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2018:1.
[2]夏興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55.
[3]張紅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8(3):142-14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