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修強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讓學生多討論,多交流。這和傳統死氣沉沉的課堂不同,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是熱鬧的背后卻存在諸多的問題。導致數學課堂效率不高。
◆關鍵詞:教學現狀;教學策略;學習模式
一、現在的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忽略主體地位
在中國,教育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應試教育”,在這種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下,仍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形式上也僅僅是單調的“傳授—接受”。也包括我的過去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占據了大部分課堂教學時間來進行反復演練、強調重點,把自己當成了課堂的主體,反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在幫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以幫學生掌握知識為出發點進行教學,以上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普遍。
(二)缺乏良好氛圍
到目前為止,許多小學中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教學觀念和紀律觀念并未改變,尤其是在紀律維持方面,完全依靠教師的威嚴來保障規章制度的實施,雖然教師的經驗和知識遠遠超過學生,但教師不能依靠這個來樹立絕對權威的地位,在這種壓迫感下,學生的學習氛圍多半也比較壓抑。
二、如何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在具體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辦法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總的來說,首先要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一)應讓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當今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工業化要求不斷改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工作崗位也將較少體力勞動而更多腦力勞動,較少機械化更多電子化,較少例行公事更多隨機應變,較少的穩定性和更多的易變性,這些都要求每個人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數學地思考。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可以培養、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按新課標的精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生將來謀生打下一定的基礎。這足以說明,數學并非真像有些學生說的那樣無用。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數學的魅力和趣味,加強學好數學結果的誘惑力。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重要性并講深講透,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平時才會刻苦學習并保持持久的動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讓不少學生覺得它抽象難懂。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動學習的前導動力。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乃是由于對數學缺乏興趣所致。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讓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學習步步為營的踏實,體會漸入佳境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備課各環節,如情境創設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達標檢測注重基礎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感受到學習漸入佳境的喜悅,題目設計應注意難度梯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真正領悟到快樂的學習境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三)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有效過程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于自己的直接經驗才有用,而直接經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就要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后,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
(四)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師生間雙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活動,這種交流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情感為載體的。師生間關系融洽,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師要放下架子,既做關心學生的朋友,又做學生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為此,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達到愛屋及烏,“怕”能達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五)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
人們說:教師是陽光下最崇高的人、燈光下最充實的人、月光下最幸福的人,是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辛勤園丁和護花使者。一個優秀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應該是學習的楷模、師德的典范、教研的尖兵和愛崗敬業的標兵。親其師,信其道。打鐵還要自身硬。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具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高尚的人格修養、扎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
教師應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充分認識肩負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不斷加強思想修養、不斷提升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以適應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領者。
在當今社會,為適應高速的社會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改革,教育界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學教學,由于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能力也都不高,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比較慢,因此若是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對,會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起來更加吃力。為了更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進行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夠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三尺講臺培育出一片又一片的祖國花朵!
參考文獻
[1]何利華.淺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J].新課程(上),2015(06).
[2]羅恩.淺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