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鷺
◆摘 要:地理是初中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其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空間想象力等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意義。地理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初中階段的地理文化知識,同時還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以便于其今后能夠更好的適應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學習。而筆者認為,通過構建分組學習策略,能夠在現階段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總體目標,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新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分組學習;教學策略
現階段,伴隨著我國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初中地理課堂中。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打造分組學習對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據此,本文分析構建初中地理分組學習的實踐策略,以期能為初中地理教師提供幫助。
一、分組學習的含義
分組學習是基于現代教學理念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它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團體,然后通過團體探究以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分組學習能夠通過師生間的和諧和互動從而產生產生共生、共促、共發展的教學效應,推動課堂教學朝著“更有效、更科學、更和諧”的方向不斷發展。具體來說,分組學習主要分為以下三重含義:①師生交流無障礙,師生關系非常和諧,教師能夠主動親近學生,學生也喜歡教師的教導,有利于推動分組學習過程的有效開展;②生生合作有默契,大家都朝著一個目標奮勇前進,具備較強的團隊意識,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一起解決,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寶貴精神;③師生、生生互促互進,共同積累知識,增長見聞,促進教與學和諧、有序發展,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初中地理分組學習策略
(一)基礎和前提
基于分組學習的含義可知,分組學習是一種實現師生、生生“共存、共生、共發展”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對教師來說,這種理念不僅能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還能拉近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對學生來說,這種理念不僅讓自己找到了學習自信,還能從師生、生生合作的過程中收獲學習的快樂和滿足。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分組學習策略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主要有以下兩點。
1.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不能現代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師要基于分組學習,選擇科學的教學理念以適應師生、生生“共生”的現代化地理教育課堂。而筆者認為,“人本教學”理念是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所倡導的現代化教學理念,旨在實現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通過引導而非指令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其學習激情,有利于優化和發展分組學習。
2.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
(1)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是要喜歡學習,即對地理學習有強烈的興趣,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相對簡單,但是脫離教材之外的學習素材難度不小,教師只有循序漸進的豐富其學習體驗,才能真正培養其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學習時要具備一雙發現知識的眼睛,即看過的知識要能知道它的價值在什么地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基于學習需求和期望持續鉆研,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具備團結學習的態度。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熱愛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借助集體的力量學習奇妙的地理知識,才能為其持續的學習地理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生能夠和他人團結合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學習品質會促進其深入學習地理知識,提升地理學習能力。
(二)實施方法和策略
為更加具體的分析分組學習的實施策略,此處以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人口與人種》為例,從課前準備和課前導學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課前準備。課前準備環節,教師主要應做兩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是制定科學合理的分組策略,原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性格實現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假定學生人數為40人,根據本堂課的內容,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10組,每組人數為4人,分別負責繪制人口分布圖、數據統計、制表、總結匯報四項工作,由組長牽頭自行分配。
第二項工作是準備教學道具,即世界人口分布圖、海洋陸地分布圖、國家分布圖及其相應的PPT展示課件。各類世界地圖建議使用硬紙板來做,這樣有助于教師立體演示,PPT課件中的主要內容是對各大洲、各國家、各地區的人口、人種分布情況的簡單介紹。
2.課前導學。課前導學階段,教師主要應做兩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是根據課前的分組策略確定組別和組員,并選派小組長統籌探究工作。同時通過問題導入教學內容,思考:“白種人主要分布在那幾個大洲?”“為什么黑種人多分布于非洲地區?”“我國作為黃種人,其人口和人種分布有什么特點?”等幾個問題。
第二項工作是通過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依照分組策略,每名組員分工明確,分別完成繪圖、數據統計、制表、總結匯報四項工作,而且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過程中由小組長帶領,他們可以互相幫助,從而構建和諧的合作關系。而且在個別小組探究完成后,教師可以用制作好的教學道具給他們演示各大洲、各國家、各地區的人口和人種分布情況,引導該小組根據上述探究步驟,結合地理、歷史知識繼續深入探究世界上人口和人種的分布特點,從而在導學階段逐步提升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是地理教學的靈魂,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重點培養的基本能力,其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勇于沖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以新時代“人本教學”理念武裝思想,通過教學方法與形式的不斷創新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對地理的認識、探究程度會不斷加深,其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也能感受到地理的樂趣以及應用價值。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關于構建初中地理分組學習的實踐策略還需要廣大教師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袁曉宇.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D].遼寧師范高中,2011.
[2]蘇育樓.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分析[J].成才之路,2015(7):91-91.
[3]趙齊新.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