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構建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高校語文教學的基本現狀,接著闡述了創新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的意義,最后提出了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策略。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高校語文;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教育領域掀起的改革浪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在傳統的高校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紙上談兵”,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漠視。在這樣的教育思維之下,高校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僅僅就只是學習的語文,對于未來職業的發展貢獻寥寥無幾。在新形勢之下,高校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視,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成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高校語文教學的基本現狀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傳統高校語文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高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呆板單一變通性較差??v觀現如今高校語文的教學現狀,教師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現象十分明顯。不少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沿用多年來未有變更,“新瓶裝老酒”的教學方式十分普遍。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不給力”,學生對于整個的教學行為十分抵觸。
第二,高校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低下。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高校語文學習亦是如此。但是由于不少的高校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始終興趣缺失,不愿意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完全沒有“靈魂”的高校語文教學變得沒有絲毫的意義,學生完全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思想開展各種學習行為,對于各種教學活動抱有十分明顯的抵觸情緒。沒有學習興趣的支撐,整個的高校語文學習收效甚微,對于職業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體現和無從提及。
第三,教師和學生對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顯得不了解也不重視。在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導之下,高校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僅僅將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學生應試分數的提升之上,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則顯得不甚重視。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領之下,學生被培養成了僅僅只會考試的“機器”而已,對于各種職業能力培養的認知和理念變得形同虛設,淪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而已。
二、創新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的意義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創新早已經成了時代的呼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創新能夠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全方位提升。高校學生通過一系列規范的教育終將走上社會,從事相關職業工作,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相互吻合,互為影響,互為支撐。在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前提之下,高校學生逐漸適應社會,掌握職業技能,在日后的職業工作中必然會得心應手,毫不露怯。第二,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創新能夠讓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升。在新的時代之下,高校大學生被賦予了全新的任務和使命。傳統意義上的“讀死書”和“死讀書”早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求了。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學生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之外,綜合素質也同樣不能落后于人。而在語文教學中加入職業能力培養的相關要素之后,整個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滿立體,學生接受的知識與信息也變得更加多元。在多元化教學元素的刺激之下,高校學生一改往日沉悶死板的“書呆子”形象,而是以一種更加活躍、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
三、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策略
(一)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找尋到高校語文教學的新方向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改革需要教師全面革新理念,樹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基本導向的教學觀,通過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找尋到語文教學的新方向。不少的高校語文教師片面地認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任何專業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容都應該是一樣的,一成不變的。殊不知在新的形勢之下,針對高校不同專業學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內容才是語文教學的新方向。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既兼顧語文的基礎性,又突出語文的實用性。教師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突出專業特點,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置具有區別性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面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入多一些口才訓練的內容。同時,針對語文教學中與描寫自然景色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多費一些“口舌”進行講解,因為這些都與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總之,高校語文教學應該突出專業方向,把握職業能力的基本導向,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支持。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基本核心,全面改革教學內容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方面狠下功夫,在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方面做一些全新的嘗試和努力。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這三個方面:交際能力、職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校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和調整,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內容也應該有所側重。例如,教師在對設計類專業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在語言的基礎和遣詞造句上多下點功夫;而對于管理專業的學生則應該更加注重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換言之,高校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是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專業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這一點至關重要,每個高校語文教師都應該在這方面多做點努力和嘗試。
(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基本前提,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高校語文教師在構建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在教學中全面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每個高校語文教師應該重新定位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強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同時,在教學中還應該立足現實,彰顯學生的人文情懷,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前提之下,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具有很強的多樣性。其中,項目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等都是供教師選擇的不錯的教學方法,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優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此外,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一定量實踐內容的加入也是十分關鍵的。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模擬職場的形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全方位展示,可謂一舉兩得。
四、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個高校語文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和理解職業能力的基本理念,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全面踐行與職業素養相關的教學認知與教學理念,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讓高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也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曾科.高職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J].廣東蠶業,2019(1).
[2]周曉慶.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方式分析[J].才智,2018(34).
[3]向明星.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
作者簡介:李紅娟,女,1984年生,云南省安寧市人,本科學歷,助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