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代教育事業的改革,也引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的提高,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來改變當代教育的方式,除了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對當代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本文就將結合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解讀,并提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精神;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進入21世紀,這個時代不再是簡單地以經濟為主,而是轉變為以學習創新為主的知識型時代,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但是對科學技術的創新也必須建立在足夠的人才中,在這個新型經濟變革的時代必須將培養創新型的高素質的人才當作教育事業的重要目標,發展人才就必須依賴于知識庫的建立,要建立知識庫對于當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當代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讓老師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求新 、求異 、求變,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現狀
根據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事業之間的對比,其教育方式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國外學生主要在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我國較注重的是基礎理論知識,從而導致我國學生思維能力比較差和保守,不愿意主動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只是一直處于被動接受方,這也是我國中學生無法提高創新精神的主要方面,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現狀具體如下。
(一)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當前的中學生依然是處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因為從小都沒有自主去接受去學習的能力,學生太過依賴于老師授課而并沒有去吸收新的知識,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通過練習大量的習題提高學習成績,所以現在很多老師依然繼承這一傳統為學生布置超量的作業,致使學生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這也直接地影響到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二)缺乏觀察力和分析力
雖然我國逐步加大對教育的改革,慢慢地我國開始注重培養中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但這個分析能力不是想培養就可以培養起來的,我國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國外的學生之間依然相差甚遠,因為在國外的學生學校更注重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會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進行學習,還會尋找老師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但是在我國這種情況很少見,大部分家長過于注重成績而忽視興趣的培養,大部分的休閑時間都用在參加補習班中,而花費在培養觀察力和分析力上的時間太少。
(三)缺少思考能力
在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老師作為學生們的領航所以學生通常就不會對老師產生質疑,就算老師在某個點上出錯了學生也不會主動指出這個錯誤,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質疑能力也沒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能力,所以無法對老師所講進行判斷。
(四)知識面不廣泛
當前中學生因為嚴重缺乏探知欲,所以對事物沒有過多的好奇心,只是習慣于安于現狀,所以在知識面上認識不夠全面和廣泛,尤其是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即使有資源卻還是不會主動去圖書館積累知識量,也不會去學習與專業無關的東西,這嚴重造成中學生的知識面缺乏、不夠廣泛。
二、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對中學生的創新精神上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為當代的教師并沒有與時代共進步的思想,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也只關注學生成績而忽略學生思想上的進步,而且就連中學生本身也沒有將創新能力放在心中,這主要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沒有主觀意識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中學生也根本不能理解創新精神的深層意義。
(二)教師評價小學生創新精神的方式有待改變
在我國對中小學生的考查主要是以測試為主,但是這種形式的考核對于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很大的弊端,學生一直在學一些固有的知識,思維沒有活動起來,創新精神的培養受到阻礙,這也充分說明我國必須要轉變教育方式去培養創新精神。而且對于中學生來說,創新本身是一個較陌生的詞,而且它的培養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但是卻容易被忽視以至于沒有發現,這就要求老師具備火眼金睛,一定要善于發現同時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與支持。
三、加強培養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優化措施
(一)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創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對于教育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還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要目的,不能只是簡單地對學生成績的注重,還有開發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洞察力和分析力,而學校首先則必須要對老師自身的創新精神進行培訓,需要老師本身具備創新精神的同時還有一種探索心態,必須要克服故步自封的思想保持教學新鮮感從而形成新型教育觀,要讓學生進行全方面發展并給他們一定的發展空間,不可泯滅學生的興趣和個性。
(二)教師具備創新意識且與實踐相結合
老師必須從傳統教育上轉變觀念,必須以學生為主,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意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等進行輔助教學,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擴展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新型模式,從而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互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還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采用第二課堂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學或者同學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主動去發現探索問題關鍵,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三)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是一門藝術課程、生活課程,因為它對于挖掘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有利,無論是從閱讀還是寫作,它都是充分建立在想象上面,只有擁有良好的想象力,才能促進創新力的發展,而創新的批判性、挑戰性、冒險性與堅毅性這四種基本特性基本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到淋漓盡致,所以老師想要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可以在語文教學上下功夫,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突破傳統教學方法,將學生的能力與語文內涵相結合,將學生所感所想所創與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四)中學生要重視創新能力的自我開發
中學生對創新的自我開發必須要充分理解創新的含義,創新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挑戰,中學生培養創新精神比較困難,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趨近于半成熟,這就要求中學生必須要在生活就要學習創新精神,首先必須要有自信并強化意志品質,再者時刻對事物保持有好奇心,所以培養好奇心和興趣為學生增加動力、集中力和持續力,在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多閱讀有關創新思維類型的書籍。其實語文的許多名著課文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想象力,就如在寫作文中很多時候都要求請展開想象,很多優秀的作品對想象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創新必須要以想象為基礎也離不開想象,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際加想象的結合,而不能偏重任何一方,這樣促使學生打破傳統思想禁錮、勇于想象和勇于創新。
四、結語
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創新的時代,這個時代里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十分高的標準,而發展創新道路是一個國家經濟不衰的必由之路,中學生是祖國新一代的新生力量,有關教育部門必須進一步培養創新型人才,學校也必須要積極開展對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而學生自己也要堅持不懈提升綜合素質,努力提高屬于新青年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靜.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J].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適用),2014(6).
[2]郭增學.創新教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體現[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
作者簡介:滕培琳,女,1968年生,甘肅天水人,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小學一級語文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