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師德師風 ? 黨建 ? 民辦高校
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與黨建工作的關聯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在新時代,立德樹人就是要求教育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是確保教師“為誰培養人”的前提和基礎,更是保證教師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
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者,指明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黨是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支持者,把教師工作置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持戰略領域;黨是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的引導者,引領廣大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黨是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者,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提升教師職業福利待遇,完善教師職業保障機制;黨是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倡導者,根據區域、城鄉、校際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培養優化教師隊伍。所以,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離不開黨組織的引領和指導,與黨建工作密不可分。
二、民辦高校師德師風的現狀與關鍵性問題
民辦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合格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這樣的愿景與使命需要依賴于高校教師來執行完成,其執行效果是由教師的師德師風所決定的。目前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著教師數量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表現在師德師風方面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點:
(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需要改善
民辦高校多建立于2000年前后,辦學歷史較公辦高校短,教師結構以青年教師為主,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均相對弱于公辦高校。很多青年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類院校,因教師短缺等客觀原因,未經嚴格細化的教師專業培訓和考核就匆忙走上講臺開始授課。有的教師上課自由散漫,遲到早退,儀容不整,上課不關閉通訊工具;有的教師對授課內容理解不深刻,對專業前沿知識知之甚少,僅以自己的片面認識對學生進行誤導,不注意自己言論的導向性;有的教師重言傳輕身教,在對學生“說教”時不能身體力行。
(二)教師缺乏責任心與奉獻精神
人們經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句來夸贊教師辛勤付出的優秀品質。高校教師的立德樹人使命不僅是在課堂上,更多功夫應該在課堂后,這就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滿腔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投入教學工作中。“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戲曲舞臺,教師的講臺同樣如此,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如何,其實很大程度依賴于其在課下的準備工作。有的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得過且過,沒有激情,教學方法單調乏味,授課內容枯燥陳舊,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談,缺乏創新理念和意識;有的教師上課即來,下課即去,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教師僅滿足于專業知識的教學,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課外實習實踐、學科競賽等活動漠不關心,不聞不問,拒絕參與。
(三)教師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
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師評定職稱的重要條件,關系著教師的收入和待遇,因此很多教師都把時間和主要精力放到了科學研究方面,忙著寫發論文,研究課題,出版專著,申請專利。有的教師對于教學工作敷衍了事,持能不上課則不上課,能少上課則少上課的心態,缺乏對學生的指導以及與學生的溝通;有的教師為忙于科研活動而頻繁調課,引發學生反感和對立情緒。
三、民辦高校以黨建工作提升師德師風的探索
針對上述問題,民辦高校應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在校黨委統一領導下,各方形成合力,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政治理論素養、較高專業技術水平、較強戰斗力又思想純潔的教師隊伍,為建成高水平的民辦高校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一)設立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程,以黨建工作指導師德師風建設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師德建設與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同等重要。民辦高校應該在聚精會神抓黨建的同時,通過強化理論修養、強化政治修養、強化品德修養,使教師黨員自覺地參與到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中來并走在師德師風建設的最前頭,從而逐步推動學校整體師德師風建設水平的提高,形成師德師風建設與黨風建設共贏態勢。通過設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程,引導廣大教師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通過積極構建一體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實施的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就是通過打造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領頭雁”,輻射帶動教師黨支部建設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整體提升;民辦高校黨組織還可以通過開展“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培育創建一批標桿院系、樣板支部,使高校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黨對高校的領導更加有力。各民辦高校可參考借鑒武漢大學開展的“燭光導航工程”,結合學校實際設計黨建和思想政治工程,從機制、政策方面出實招、出新招,積極動員、激勵教師尤其是優秀專業教師、名師、學者指導幫扶學生,進一步建立教師聯系學生、關愛學生、培育學生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良好氛圍。
(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程,以黨建工作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民辦高校要以黨建工作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必須以《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把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納入教師黨支部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組織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教書育人楷模等活動,在廣大教師中樹立師德師風優秀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學習、宣傳師德師風先進典型活動,在廣大教師中營造學習先進人物、踐行師德規范、弘揚高尚師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濃厚氛圍;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勉勵活動,使教師自覺接受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高校應對接到反映和舉報問題及時加以研究解決,開展約談制度,激勵后進教師。
(三)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程,以黨建工作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推動師德師風建設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民辦高校可成立由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成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由校內各主干學科具有豐富本科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負責全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導、咨詢、評估等工作;落實二級黨委責任,將課程思政改革推進情況納入教學單位黨政負責人年終述職范圍;建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情況納入教學獎勵體系。教師是立德樹人的主體,也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廣大教師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中,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起來,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建立并實施師德師風培訓和評價機制,以黨建工作監督師德師風建設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教育部黨組于2013年5月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13〕12號),其中明確要求“推進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包括強化青年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和完善青年教師師德考核機制。民辦高校要發揮黨建工作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監督作用,必須健全有效運行機制,用黨的建設規范教師行為。民辦高校要在實踐中加強制度約束、加強理論學習,以思想、制度建設促師德。把學習師德規范納入青年教師培訓計劃,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激發青年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同時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的首要標準,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師德考核檔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完善師德評價內容和方法,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查處機制,探索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對師德表現突出的青年教師,予以重點培養、表彰獎勵;對師德表現不良者及時勸誡、督促整改;對師德失范者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四、結語
高校教師作為黨的教育事業工作者,應該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黨建工作是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黨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高校必須把黨建工作與師德師風建設統一起來,把師德師風工作列入黨建工作議程,通過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廣大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利用黨建工作的特色,構建以黨建工作指導、推進、引領、監督師德師風建設的運行機制,使之發揮出帶動師德師風建設的作用,達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田愛麗.大學之道 明德至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楊清.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帶動師德師風建設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8,(07).
[3]宮占元,齊艷娟.高校黨建促進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探析[J].赤子,2016,(16).
[4]李鵬鴿.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1).
(2018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教師發展專項課題“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對師德師風建設的促進作用研究”研究成果;作者簡介:滿歆琦,本科,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