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關鍵詞:小學數學 ? 學習興趣 ? 學習主動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知道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對于某些事物有興趣,才會激發他們內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它是一門既有邏輯性又有抽象性的學科,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想要教好他們只有順應他們的內在要求,認真的學習教材,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取的好的數學成績。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數學的感知能力較差
小學數學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也就是簡單的數字運算階段,他們沒有對數學這個科目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所以,這個時間,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還是簡單的借助于道具或者是其它的具體的事物來進行[1]。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沒有形成特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他們不能進行一些復雜的數學運算。小學生在做數學題時,遇到的都是很陌生的問題,不是很容易理解。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先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簡單情景,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進去,在這個情境中,老師要把所學到的知識點放進去,這樣學生就會在輕輕松松的氛圍中學會知識。但是,有些小學老師往往會忽視這些問題,教學的時候特別枯燥,根本不愛注重孩子自身的特點,上課也就是一味地講解知識,這是不可取的,這樣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樂趣。
(二)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只是純粹的講課,也就是講的太多,有些老師總以為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講出來,講的越細越好[2]。其實,這是現代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老師講的太多,絲毫不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都是老師一個人講解,這無疑大大的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給出了一道題,老師就從讀題、分析題直到解題都是一個人解完。雖然全部解完,但是老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有些不懂的同學也只能稀里糊涂的接受。尤其是一些跟不上的同學,他們跟不上進度,但是也沒辦法發表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更加落后。老師全程講題,不重視孩子的地位,讓孩子習慣性地接受答案。慢慢的孩子就不再會獨立思考,也不會自主創新,漸漸地失去了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負擔過重
數學這個科目本身對于訓練的要求就比較嚴格,所以老師也是經常要求學生多做練習題來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老師上課相對來說比較無聊,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學生開始抵觸老師,抵觸學習數學。好多同學上課的時候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放學之后還有大量的家庭作業要完成,學生很難應付得來。還有一些老師,在制定上課教案時,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多添加了很多復雜的知識點,這無異于提高了教學難度,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3]。此外,隨著現在學校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家長也對學生有了越來越高的期望,這種現象使得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無奈之下,家長只能去報名各種各樣的數學補習班,更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孩子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樂趣,自然而然的,孩子的數學成績也會下降很多。
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用數學本身喚起孩子的興趣
孩子喜歡學習一種事物的原因無非是這種事物對孩子有不可逆的吸引力,而數學正是有這種天然的吸引力[4]。數學的知識具有系統性和嚴格的邏輯性,數學的每一章每一個知識點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聯系,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需要開闊的思維,數學的這種相互之間的聯系構成了數學這一科目獨特的吸引力。所以,老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向學生展現出數學的這種獨特的魅力,讓同學們看到一個美好的數學故事,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讓學生不知不覺的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教給學生30以內的數字相加減的時候,當老師出了一道題的時候,等學生做完題目,尤其是學生出現錯誤答案的時候,千萬不要緊著把正確答案說出來,老師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就像是數羊的故事,數小兔子的故事等等,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并且能自己改正錯誤,這對于孩子的幫助是巨大的,比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要好得多。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孩子們聽題的興趣,更能提高孩子解題的樂趣。另外,老師還可以變換其它的方法來教學生。一個題可以出現很多個解題方法,一個題變換出其他的問法,一個題目引申出其他的題目等等,都可以喚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法引起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的興趣不是看了一眼就有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才產生的。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嚴重,對于新事物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欲,這是顯而易見的,小學生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老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個特點,來進行自己的數學教育工作[5]。老師可以把數學變換為一種新鮮的事物,讓學生感覺到新奇,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新奇感。這種感覺可以牢牢的控制著學生,老師抓住了學生的新奇感,老師也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越是迫切的想知道結果,想努力探索。老師要善于用新鮮的方式裝飾數學,鉆研出讓學生感覺好奇的新式教學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生自己的求知感。老師用這種方法既可以讓學生愛上學習數學,也可以活躍自己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程。
例如,老師想要講乘法的時候,萬萬不能上來就直接說乘法的公式,那樣的效果會很差。因為小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雖然是比較好奇,但是如果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外的話,他們的心里是有排斥現象的。所以可以先列出一個8+8+8這樣的式子。因為我們知道,幾個數字相加和乘法是一樣的,但是學生是不知道的,出了加法的話孩子們肯定會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相加來運算,這個時候老師要是提出一個簡單的算法也就是乘法,孩子肯定會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來了解這種簡單的算法。然后老師再引申出新學習的算法,孩子也是能夠很快地接受的。并且對于這種神奇的算法,孩子也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用這種方法,老師也展現出了乘法的魅力和作用,同時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從而誘發了孩子急切的學習這種算法的興趣。同樣的,用這種方法,學生也同時復習了加法,一箭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