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四 汪長鋼
摘要: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13年建校,2016年開始由北京對口支援,現已成為北京“組團式”援藏受援單位,教育援藏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筆者作為參與者,通過實地調查了解拉薩一職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北京現有的職教資源,提出了兩地職教協調發展的思考建議,以促進拉薩職教的發展。
關鍵詞:“組團式”援藏 職業教育 對口支援 協同發展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看教育”、“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點加強以數理化學科為主的內地教師進藏支教育”。要“統籌考慮教育和就業,改進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辦好一批工、農、醫等急需學科專業,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培養更多實用人才”。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李克強總理在西藏考察時指出:“教育是西藏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北京市政府積極落實國家援藏任務,自2016開始連續選派第八批援藏干部和2017年選派第三批“組團式”援藏教師進藏支教,其中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連續派4名教師到拉薩一職作為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積極探索“l+x”援教模式,力求將北京先進職業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模式、組織管理形式引入拉薩,助力拉薩職業教育發展,完善職業教育扶貧工作機制,更好發揮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根據對口支援協作關系,經雙方友好協商,拉薩市教育局與北京市教委簽訂了落實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對口支援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13年,拉薩市在原有七縣一區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及職教基地基礎上,于6月份成立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同年9月成立了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經過五年多發展,拉薩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服務“三農”、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功能不斷增強;專業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取得較大進步;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模式更加體現邊疆民族特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助力“精準脫貧”效果明顯;辦學規模、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當地產業結構需求。
拉薩市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基礎薄弱、發展速度慢、職教理念更新慢、教師隊伍水平不高、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與內地職業教育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為推動職業教育發達地區對西藏地區的引領帶動作用,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年)》,國家每年向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西藏發展職業教育。各對口支援省市也對西藏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北京市重點援建的唯一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幾年來,在北京市政府、市教委大力支持下,拉薩一職在與北京地區相關職業院校協同發展方面進行了很多方面合作,取得了許多可視成果,但在合作廣度和深度方面還有很大合作空間。筆者分別在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了三年和兩年,結合實際,淺談一下未來京拉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一些粗淺想法。
一、探索“1+X”模式成建制人才援助
充分發揮首都教育、教學、培訓資源,將首都先進職業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模式、組織管理形式引入到拉薩一職.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下,由北京地區一所院校為牽頭單位,由幾所專業相近院校組成一個成建制人才援助工作組,融合各校的優勢教育資源,強強聯合,重點支持拉薩一職一個教學部的整體建設,包括管理隊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課程開發、教材開發等,具體內容如下:
(一)組建領導小組
在北京市教委、拉薩市教育局領導、統籌和協調下,成立京藏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負責“京藏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各項工作的領導,對京藏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進行全面指導、督導、檢查,并對京藏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原則及實施方案嚴格把關。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下,統籌京藏兩地職業教育資源,制訂京藏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目標和具體工作計劃,解決工作開展中的困難,領導、組織、協調兩地相關院校和組織共同推進各項工作開展,推動拉薩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提升。2019年7月份,涉及“京藏兩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12家單位在北京市教委帶領下,集中進藏到拉薩一職進行實地考察和協作工作對接。依據自身單位專業教育優勢,結合拉薩一職實際需求,拓展“l+x”職業教育協作共建內容,探討聯合辦學事宜,并在最短時間內讓共建內容落地。
(二)人才智力協作共建
1.組建協作共建專家團隊
根據拉薩一職學科設置,由協作共建牽頭院校為學科組建協作共建專家團隊,每個專家團隊規模在10人左右,成員包括教學部副部長、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等。目前組建了三個專家團隊,分別為由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為責任院校,成立由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農學院、北京市園林學校組成的農林牧漁教學部人才援助專家組:由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為責任院校,成立由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級技工學校等院校組成汽車與工程機械教學部人才援助專家組;由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為責任院校,成立由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經濟管理學校等院校組成的輕紡食品教學部人才援助專家組。建立常態和動態工作機制,人才援助專家組在京期間可通過網絡等現代通訊手段,定期或不定期與拉薩一職開展工作互動,專家團隊成員每人每年在藏工作時間不少于2個月。在京期間通過網絡給拉薩一職學生上課不少于3次,專家組和拉薩一職教學部間工作交流一年不少于10次。專家團隊通過“傳、幫、帶”等形式,指導相關專業建設、實踐教學開展、教育教學管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2.拓展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
北京市在市屬高校及職業院校中選派8名干部及教師到拉薩一職開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其中1名校級管理干部為期3年,7名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為期2年,分別擔任副校長、教學部主管教學的副部長、專業帶頭人人和專業骨干教師。在做好“l+x”和資源共享的同時,首都地區相關院校、部門、企業切實密切與拉薩一職的互動,制訂短、中、長期援助拉薩一職規劃,每年制訂具體工作方案,從教育、教學、師資培養、學生管理、學校綜合管理能力、后勤保障等方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真正全面提升拉薩一職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實力。
3.自有管理干部跟崗鍛煉
為了培養自有干部,保障學校持續發展能力,拉薩一職每年選派3至5名校級或中層管理干部,到北京院校進行為期l至2個學期的崗位掛職鍛煉,全面提升學校行政管理、組織管理、教學改革、后勤服務保障等能力。
4.全面提升師資綜合能力
為加速提高拉薩一職教師教學能力,專業建設能力,拉薩一職根據學校發展情況,每年向北京市教委提出l至2個需求方向,北京教委從相關院校和企業選派專家到拉薩一職進行為期3個月的短期人才援藏。同時根據拉薩一職現教師教學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亟待提升情況,學校根據實際,拉薩一職每年選派5名左右學科帶頭人到北京院校和企業進行為期l至2個學期的脫產崗位能力提升;選派15名左右專業骨干教師到北京院校和企業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專業重點專業技能提升:選派50名左右教師利用寒假時間到北京院校和企業進行綜合能力提升,并取得相應專業技術等級證書。
5.聯合開展課題研究
為提升拉薩一職整體產教融合和服務社會能力,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也為了讓京藏兩地合作的更加緊密,更加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拉薩一職與北京地區院校共同申報兩地課題或科研項目,每年數量不少于5項,幫助提升拉薩一職整體產教融合和服務社會能力,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
6.聯合開展教材開發
根據西藏自治區特有的資源、產業結構及西藏教育區情,全面落實“l+x”模式,相關院校與拉薩一職教師共同開發適合當地實際的專業教材。
7.實訓基地的建設
北京相關院校協助拉薩一職制定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從規模、布局、配置、管理等方面指導拉薩一職實訓基地建設,滿足教學、培訓和其他服務功能的需要。
(三)學生培養協作共建
1.北京院校到拉薩一職辦分校
充分借助拉薩一職辦學資源和區位優勢,充分引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北京地區相關院校在拉薩一職設置分校,聯合招生、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織教學實施、共同推動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戶學生優先就業及創業。
2.中、高職學歷教育銜接培養
兩地共同探討“3+2”職業教育學歷銜接培養項目,研究制訂5年制培養方案,共同進行專業規劃和建設,聚焦拉薩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開展中、高職學生聯合培養工作。
3.學生實習實訓聯合培養
推動拉薩一職與北京地區有關院校、部門、企業深度合作,采用多種聯動形式加大京藏兩地師生交流交往。選送拉薩一職100名左右家庭困難、品學兼優學生,赴北京相關職業院校、職教集團優質合作企業,進行為期3-4個月的專業學習、跟崗實訓。
(四)優質資源協作共建
1.教學資源互動共享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平臺,實現北京拉薩兩地職業教育網絡資源共享,共用教學資源包、精品課、慕課、微課等教學資源,組織開展遠程視頻教學,指導幫助拉薩一職開展學校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2.實驗實訓設施援建
充分使用援藏資金,在政策允許情況下,北京方面幫助拉薩一職援建一定數量的專業實驗、實訓室。實驗、實訓室標準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在西南地區具有一定引領性。
二、對于京藏兩地協調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實現規劃發展的協調
目前,北京市教委對于西藏自治區的教育援助,還是停留在對于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區域職業教育的援助。但是針對目前西藏自治區的整體職業教育現狀來講,要真正從區域經濟發展對于職業人才的需要出發,整體考量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包括學歷層次、數量規劃、專業設置、招生規模等,雙方共同請專家把脈會診,匯集國家政策、找準地域需求、摸清現有底數,整體打造西藏自治區職業教育體系,做到頂層設計,逐一完善,逐步實現職業教育體系科學、職業教育規模適當、職業教育設施完備、人才培養質量優良,真正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質量的技能人才。
(二)強化教育理念,從根本轉變教育思想
目前,兩地的合作致力于教師的培養、管理干部的培植、學生的聯合培養,以及基地、教材等的建設開發。但是無論是硬件的建設還是軟件的開發,最終還是由人來主導,人的一切行為首先還是受思想和理念的主導。因此,建議,在今后的合作過程中,要重視整個教育系統的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學校的教師、學校的管理人員等,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批、分層的全面進行教育理念的培訓,讓每一個人者真正認識到職業教育發展以社會需求為主體的理念、教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育管理以教學為主體的理念,真正實現辦學一切為了滿足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教學一切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管理一切為了滿足服務教學的需求。
(三)引進國際化元素,實現開放性辦學
職業教育國際化在內地已經全面展開,不僅實現了人才的雙向交流,更重要的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雙向整合,教學模式國際化、教材及人才培養標準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師資隊伍逐步實現了國際化。因此,建設在今后合作過程,北京市教委要將目前北京市屬職業院校的中外合作的資源、以驗及取得的成果引入援藏項目之中,在實現兩地協調發展的同時,讓西藏職業教育多一些國際化元素,實現全面開放性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