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蘢
【摘 要】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了互聯網的長足進步,同時依托于互聯網發展的互聯網經濟方式也逐漸為打大眾所熟知,傳統金融行業的運作模式也遭到了互聯網的劇烈沖擊。但是互聯網在給金融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給金融行業帶來了更加不穩定的風險模式,本文旨在分析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模式,并為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經營者提供一定的規避風險的方案。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風險控制 風險解決
我國的互聯網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集中于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四十年,但是速度較快,從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新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盈利能力在金融界有目共睹,但是風險控制和風險預防能力相對較弱,從而導致了許多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人遭到了一定規模的損失,只有避免投資人的損失,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管控,才能夠解決當前的難題,最終實現互聯網金融向更好更加平穩的方向發展。
一、互聯網風險控制管理現狀
互聯網金融產品指的是依托于互聯網平臺發布,全程交易、發布產品的過程都在互聯網線上完成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的跨時間、跨空間的能力是空前的,這就使得多地域、多階層的投資人都能夠參與到金融投資交流的過程中,這就使得金融市場的增長潛力增加。雖然運行的時間較短,但是給我國金融市場的進步的促進作用確實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傳統觀念對于互聯網存在著不安全、高風險的偏見,所以對互聯網金融始終采取一個不信任的態度,一旦出現了損失,投資人與客戶往往就會撤回資金,這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穩定的投資來源是任何一個金融產品都無法脫開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吸引大量穩定的投資,需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抗風險與止損能力。對于風險能夠進行正確的識別與控制,最終實現對風險的規避,這是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真正穩定投資源的唯一方法。不僅如此,作為金融市場大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互聯網金融對于自身市場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的培養也是為整個金融體系作出的重要貢獻,作為一個新加入的金融形式,互聯網的金融模式需要盡快實現自身各項素質的及時補充。以實現加入金融市場穩定環境的目的。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類型
(一)技術不夠成熟。互聯網經濟的傳播平臺是網絡平臺,然而互聯網平臺的交易過程是需要相關的信息技術來進行支撐的,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交易容易受到劫持和攻擊,所以一旦加密技術出現問題,遭到了解讀,就容易給交易人的利益帶來損失,不僅是交易過程,一旦交易所的數據庫收到了攻擊,遭受損失的就可能是整個交易平臺投資人的利益,造成的損失就不只是個別的。更嚴重的情況容易引發市場的恐慌,一旦信用體系崩盤,對于互聯網經濟的打擊是致命的,所以在當下的交易過程中需要保證技術安全是擺在互聯網金融機構面前的一個難題。
(二)信用體系不健全。傳統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相比于互聯網金融是悠久許多的,擁有完善的信用檢驗體系和信用鏈,這是金融市場得以平穩運行的基礎保證。但是互聯網金融短暫的運營經歷導致運行的過程中的信用成本較高。此外,借用傳統金融的信用考察體系實際上無法準確識別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信用實際情況。這也就對投資相對人對于受檢驗人的履約預期無法準確得知。這在實際上造成了交易的成交率降低。我國信用檢驗體系大多是模仿國外檢驗個人身份信息的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明我國的信用檢驗體系仍然不夠健全,通過檢驗的個體違約率仍然很高,這就導致了市場的總體信用環境較差。無法滿足正常交易的需要。
(三)市場規制不足。不同于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相對簡單,對于資本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個體參與的成本相對低廉,這就導致了互聯網經濟的參與者素質良莠不齊。無論是信用還是長期投資的信心相對都比較缺乏。所以,在進行金融活動中對個體的限制相對較少,這也就使這些個體的組成規模后,成為影響市場穩定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不僅影響了投資市場整體的穩定運營,也使得過于劣質的金融主體進入互聯網金融市場,影響市場整體的穩定擴張。
(四)貨幣規模有限。傳統金融市場發展相對穩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基礎是建立在法幣之上的,所有的貨幣是受到國家信用的保障的,這是法幣交易的金融市場的根本保證,但是互聯網交易過程中的準備金與基礎貨幣往往沒有像傳統金融市場一樣規范。所以一旦出現了大量參與人提取現金貨幣的時候容易出現信用體系崩盤的局面。
(五)政府監管欠缺。政府對于傳統金融市場的監管經驗已經十分充足,但是對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管時間較短。并且互聯網金融市場違法犯罪的形式較新。進行管制和規定的經驗較少,所以容易導致許多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的利益沒能得到有效保障,影響了市場整體穩定性。
三、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互聯網金融由于超脫于固定的場所與交易時間,其一切交易、發布的平臺全部是虛擬的狀態。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來對金融籌碼的交易實際上的風險度就是較高的。無論是如何進行交易,所交換的只是電子信息。不僅如此,很多金融產品的準備金支撐遠遠不足,所以實際上的風險度是極高的。
(二)互聯網金融參與門檻低。互聯網的便捷性以及電子設備的便攜性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參與門檻實際上降低了很多,許多交易場所已經能夠允許大部分個人與企業積極參與進金融活動中來,個人與中小型企業也獲得了平等的參與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金融市場的參與結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也就是小戶過多,信息的共享機制也就使得市場的不理智情緒容易被過于放大,這就使得市場的波動相對較大,穩定性不足。
(三)互聯網金融內在風險高。互聯網金融是以建立在互聯網平臺上的金融交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交易的只是交易雙方的虛擬信息,而不是實際的金融交易實際籌碼,所以在傳統的金融交易的風險之外還會有只有網絡交易上才會有的虛擬信息的交流風險,這就使得互聯網的交易風險是遠大于傳統金融交易。這些風險是實際存在的,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波動的不穩定性。
(四)政策支持的缺失。作為新興事物的互聯網金融經濟體系理應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在某些時候政府對于過于混亂的市場形式只能采取暫時的管制與反對的政策。一旦政策吃緊,投資人的信心就會受到重大打擊,進行繼續投資的意愿往往較低。例如余額寶依靠自己高額的回報率在起初得到了很多投資人的青睞,但是由于其過高的利率使得政府出于穩定性的考慮進行利率的高位限制,這就使得余額寶利率大幅跳水,直至與銀行定期存款齊平的水平,這就使得其失去了利率上的競爭優勢。消費者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前景的認識也就更加撲朔迷離,投資信心不足,不利于市場的有效擴大。
(五)監管制度存在不足。互聯網金融的監督機構明顯滯后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規模,而且大部分工作依舊由傳統金融機構負責,這就使得管理經驗明顯不足,管理力度也有所欠缺。沒有監管的市場發展容易失控,依靠傳統金融市場的管理經驗無法有效控制新型金融市場的發展態勢。對于以往的金融風險問題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界定,以至于最終的相關規定出臺困難,最終導致未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六)傳統金融行業內在競爭激烈。傳統金融行業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采取積極的競爭態勢,依靠自身深厚的金融行業的經驗積累以及自己雄厚的資金能力,在利用電子金融平臺推廣自身的同時依靠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給予更多的收益和回報,又因為自身的高信用程度,更能的到投資者的青睞。
四、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策略
(一)完善自身監管體系。任何能夠長久穩定的行業的運行都不能離開穩定的監督機制,為了能夠規避互聯網的低信用基礎帶來的高風險,就需要普及互聯網的監督機制。這需要完善的機構、準確的規定,尤其是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特有的一些產業更應該著重監督,同時適當拉高市場準入門檻,對于信用水平極差的個人和中小企業要嚴格杜絕它們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全方位提高互聯網金融運行的穩定性。
(二)建立健全的信息發布機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監督管理,信息的傳遞大多是局限于裙帶關系的傳遞,又由于投資主體的逐利性使得信息的傳遞往往又有了選擇性,這就造成了在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有些信息無法有效地實現傳達這對于金融市場的公平交易是及其不利的,所以應當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于發布平臺,對于企業的營收水平、收費項目以及資本借貸的情況予以統一的披露和發布,推動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三)完善信息安全建設。由于金融市場的交易過程全程在線上完成,用戶資產信息的儲存往往也是以信息的方式留存于服務器中,所以對于線上的交易網絡安全和線下的用戶信息儲存安全是需要予以保證的。尤其對于硬件設施的大范圍統一保護,更是資產信息的保護的重中之重。因為信息庫就相當于銀行的金庫,用戶的所有儲蓄信息全部留存在信息庫之中。信息的保護就是客戶實際利益的保護,就是對金融市場秩序的保護。
結 語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相對于傳統金融行業仍舊偏高,由于其門檻低與技術不成熟等等原因,但是為了正確識別風險來源,實現對參與者的利益保護,和對我國金融市場經濟穩定性的維護,我們需要及時完善金融管理體系的建設,完成對于市場的優化與穩定。實現互聯網金融在新時代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的穩定接棒。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夏芮.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策略探析[J].中國商論,2018,No.752(13):38-39.
[2] 袁浩隆.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