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現在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使我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問題分析 建議
前 言
2017年12月20日十九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刊文中7次提到“高質量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為1527.84萬戶。其中,小型微型企業1169.87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76.57%。將4436.29萬戶個體工商戶納入統計后,小型微型企業所占比重達到94.15%。因此,中小企業在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并不樂觀,據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生15 萬多家民營企業,消亡10 萬多家,有60%的民營企業在5 年內破產,有85%的在10年內倒閉,平均壽命只有2.5 年。其中財務管理不善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 中小企業概述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稱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它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在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上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此類企業通常可由單個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組成,其雇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因此在經營上多半是由業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較少。中小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同國家、不同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行業對其界定的標準不盡相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動態變化。根據社會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制定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及時了解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實現精準扶持,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1、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機制靈活,能發揮“小而專”,“小而活”的優勢。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于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致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2、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成本較高,提高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于適應多姿、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二、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 融資方面。在我國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而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則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然而銀行抵押條件對中小企業而言太過嚴格,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成本高,審批權限受限。銀行雖然實行抵押擔保制度,但落實起來卻很困難,貸款手續繁雜,尤其是抵押手續,使很多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或不愿貸款。
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一般的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市場范圍有限,其信用狀況難以估計,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其未來償付能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普遍存在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難這一現象;第二,對于這些小微企業來說,他們的融資方式和渠道有限,在難以從銀行得到貸款或者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只能轉向位于灰色地帶的民間借貸,但這種融資成本一般都比較高,如果企業后期經營不善,很容易造成高額負債甚至是破產。第三,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我國也開始步入“經濟新常態”時代,小微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群體中最活躍也最脆弱的一部分,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訂單量減少以及資金鏈緊張等問題,這些企業正處在“溫水煮蛙”的艱難處境。
(二)會計工作不規范。當前很多中小企業在財務會計工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在財務會計工作不規范,沒有按照會計準則來制作財務報表。財務人員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不高,有些財務人員對工作缺乏積極性,對工作的熱情不夠,沒有認真完成工作。會計工作缺少監督,沒有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制度,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不明確,容易導致舞弊現象的發生。有些公司甚至存在出納兼任稽核,會計記賬,檔案保管等工作。
(三)內部控制不嚴格。監督管理機制屬于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其審計能力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不過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現,我國當下很多中小企業的監督管理機制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很多中小企業因此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腐敗現象頻發的問題,這些問題顯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當前,家族式中小企業雖然存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過他們內部的控制制度非常有限,沒有全方位的讓每一個員工都參與進來,更沒能滲透各項業務流程。
三、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對策
(一)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融資能力。一方面,各商業銀行應當積極發展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發揮其融資主渠道的作用。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地方的商業銀行及信用社要把中小企業作為重要的服務對象,盡量滿足其合理的信貸要求。不斷簡化信貸審批程序,對于一些符合產業政策導向,適銷對路,有利于社會提高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應給予優惠的政策和支持。銀行應改變對中小企業以財產抵押貸款的方式,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不斷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情況,規范企業的管理,增強企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提高信用水平。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下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平臺解決自身融資難的問題,降低融資成本,實現自身更好地發展,釋放在國民經濟中應有的活力。
(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會計管理制度。中小企業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特別是要認真學習《會計法》、《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建立規范的會計管理制度。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規范各項基礎工作,如會計憑證的格式設計、取得、填制、審核、傳遞、保管等,會計賬簿的設置、格式、登記、核對、結賬等。會計報表的各類設置、格式設計、編制和審核要求、報送期限等,會計檔案的歸檔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續、銷毀程序等,會計監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會計機構的設置要求,會計人員配備和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建立和職責分工,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立和執行等等。
(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加強會計監督。加強內部控制,首先要強化內部控制意識。這就需要明確企業內部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所需要遵循的財務制度,明確各員工的職責及違規后企業將采取的措施,制定滿足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制度。企業內部的高層領導一般以約束方向的模式與下屬進行交流,下屬接收工作任務,并通過相同的模式傳達給再下級的工作人員,這樣慢慢的推進,使內部控制意識更加細化,從而做到深入人心,使制度人人皆知。內部控制意識的增強幫助員工確立了每一個人的責任,能夠充分激發每一個員工的熱情,從而積極的投入工作,鼓勵大家活躍思維想對策,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創新能力。在一個復雜的組織中,只靠高層領導一個人是難以抓住所有機會的,只有明確個人職責,強化員工的企業內部控制意識,才能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芳遠,馬香品.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金融經濟,2016.173-175
[2] 潘秀慶. 民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170-171
[3] 陳漢成. 淺議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時代金融, 2017.119
[4] 田愛國. 我國家族式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當代會計,2017.42-43
[5] 尹風輝. 探究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納稅, 2017.56
作者簡介:趙露(1993-),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會計學碩士,單位,北京物資學院,研究方向: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