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強,資本在經濟社會中處于愈發明顯的強勢地位。企業社會責任引起了人們更廣泛的關注,要求企業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更好地服務社會。企業遵循良好的商業倫理,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商業倫理觀 商業倫理規范 社會責任 利益相關者
一、商業倫理觀的分類
(一)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倫理觀。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倫理觀的理論基礎是,企業是股東的,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股東賺錢。弗里德曼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為股東賺錢。
該商業倫理觀的行動依據是:只考慮賺錢,不考慮社會責任。在該商業倫理下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分別是:顧客是被魚肉的對象;供應商是壓榨的對象;競爭對手是敵人;環境與我無關;政府是“保護傘”;員工是機器零件與賺錢的工具;對股東及債權人“騙你沒商量”;慈善責任“別找我”。該商業倫理觀的代表是西方早期絕大部分企業和當今社會大部分企業。
(二)考慮社會責任的商業倫理觀。考慮社會責任的商業倫理觀的理論基礎是企業是利益相關者之間達成的一種契約關系。
考慮社會責任的商業倫理觀的行動依據是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即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服務社會的商業倫理觀。社會企業運作的關鍵點:不是慈善機構,以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要收回成本:克服資金依賴問題。服務社會這種商業倫理觀的典型代表是格萊公司群。
經過20多年的實驗,格菜公司群現在運營的組織達25個,領域酒蓋教育、通信、基金、電信、產品、網絡、電話、能源、醫療信托等,致力于推廣小額貸款、改善農村生活、為年輕人創造機會、將每個村莊和世界聯系起來。例如,格萊銀行、格萊達能。格萊達能公司概況:第一個跨國社會公司,2006年由格菜和達能集團組建而成,雙方各投資50%。
二、商業倫理觀的影響因素及提升
(一)影響商業倫理的因素很多,包括對不道德行為打擊不力、講求道德的企業沒有得到好報、對什么是合乎道德的行為缺乏認識、短期行為、地方保護主義、社會風氣差、國家或地方的經濟落后和改善企業自身利益的壓力大等。分別為管理者行為和道德發展階段相關、個人特點、自我強度、控制點、結構變量、組織文化、問題強度、利益相關者反應。
(二)設立倫理委員會、提高管理層的道德層次、提高員工的倫理素質、企業倫理道德行為的改善。
三、商業倫理規范
(一)產生背景。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一系列財務丑聞使會計信譽受損,全美反貪污委員會和麥克唐納委員會相繼成立。反虛假財務委員會認識到建立一套有效的企業倫理規范的重要性。
1991年11月1日,美國審判委員會下達了在美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美國審判指南。該指南對因道德或環境引發的企業非倫理行為給予高達每天200萬美元的罰款。但如果公司的董事們能表明他們已經做到勤勉盡責,每天的罰款可以減少到5萬美元。商業倫理規范被認為是進行有效勤勉盡責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含義。商業倫理規范是一個組織的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一個組織的主要結構框架,而這種結構框架除了為組織提供戰略及法律方面的定位外,還為組織貫徹道德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并且這種組織結構展現和傳達組織的行為預期和文化。
商業倫理規范包含了指導員工思想和行為的正式和非正式因素。
(三)作用。縮小公司內個人道德行為的差異性;產生一種道德的企業文化。
(四)目標。提高員工對倫理問題的理解程度與識別能力;通報員工相關的程序與規章;認識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成員,讓他們幫助解決倫理問題;理解企業組織的價值與文化;依據價值觀估計倫理決策對公司的影響。
(五)有效實施企業倫理規范應注意的問題。高層管理者的認同與支持員工應被授權進行倫理決策;員工應被授權進行倫理決策;倫理規范的傳達應面對所有員工。
三、目前我國商業倫理現狀、存在問題和措施
(一)現狀。目前一些行業制定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行業內部的行為。但是,國內企業中的商業倫理問題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在企業的生產經濟活動和決策管理中,仍以企業利益至上,忽視商業倫理道德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企業管理中的疏漏,部分企業的工作人員對商業倫理缺乏全而的認識。二是市場運行規則的不完善,給了投機者以可乘之機,因而在行業中出現了投機現象,使部分企業放棄商業倫理為獲取高額經濟回報。
(二)存在問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運作方式仍不規范,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地位仍未完全凸顯,商業企業乃至行業中的倫理道德薄弱,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著市場,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了環境污染等問題。國內企業商業倫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企業經濟活動中商業倫理建設不足、商業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對商業倫理問題的認識不全而、企業中商業倫理規范建設不足、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忽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三)措施。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經濟法制體系,完善商業倫理教育,同時推動企業內部倫理規范建設,促使企業家倫理意識覺醒,加強企業內部倫理制度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孫豐云.道德運氣視閾下的企業倫理問題研究[J].道德與文明,2013(2):125-130.
[2] 汪金芳.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0):20-21.
[3] 朱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J].現代企業,2012(10):71-72
[4] 田俊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界,2008(10):49-50.
[5] 郭亞力.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的環境與策略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1.
[6] 周紅.企業倫理責任探析[J].學理論,2013(8):4143
作者簡介:施志國(1996)男,漢族,云南臨滄人,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