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瑞
【摘要】社區是現代城市的一種新型的人群聯結方式。群眾文化建設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是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提高群眾文化活動水平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生產單位的重要條件,群眾文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不斷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充分有效地發揮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構建社區和諧氛圍,必將有力地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社區建設 群眾文化 社會意識
在社區文化建設中,要結合社區特色,制定切實可行的社區文化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對學校、幼兒園、圖書館、俱樂部等文化、學習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加強對開發中的商業住房、物業、生活小區文化功能場所的設置設施的管理,并加快社區文化條例的制定,真正做到社區文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媒體應發揮自身優勢,從正面和從生活實際來引導群眾,弘揚主旋律。
一、加強社區群眾文化,應充分調動群眾的自覺參與積極性
群眾文化是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身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目的的文化活動,他們既是社區群眾文化的創作者、參與者、表演者,又是精神文化的享有者。有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才是群眾文化,所以群眾文化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應該具有大眾性,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又廣納現代文明成果;既重視鄉土文化,又不排除外來文化;既有“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只有這樣群眾的主動性才能在文化活動中表現出來。群眾的參與是搞好群眾文化的關鍵,是一個文化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只有群眾熱情自發地參與的活動,才有可持續性。群眾文化若沒有群眾普遍參與,就沒有旺盛的人氣,也就背離了群眾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群眾文化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但如果只停留在群眾自身為活動主體的、簡單的、粗放的、淺層次的自娛自樂方式上,也就無法適應和滿足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時代需求。對確實有群眾基礎的文化活動,應該加大引導力度、加大經費投入,使之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提高群眾自發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讓群眾自己參與、自己創造、自己享受。
因此,建設和諧群眾文化,必須把握住時代脈搏,從文化形式的單一到豐富多彩地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需求;從某種形式上簡單化,到不斷創新的多樣化;從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到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而淋漓盡致地發揮群眾文化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有效作用。
二、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必須提高群文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和社會責任意識
建設和諧群眾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主體,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貫穿于和諧群眾文化建設的全過程。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在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愿景鼓舞人民、引導人民,在全社會樹立、培養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意識和觀念。群文工作者要根據廣大群眾對文化的不同需求,充分運用各種藝術形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量身定做,特點突出,既切合實際又注重實效,把主題突出、格調健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以充分調動、培育廣大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為切入點,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落腳點,以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為重點,以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為著力點,從而使廣大群眾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愉悅和滿足,形成和諧群眾文化的良好氛圍。
群文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豐富的專業知識、相當水平的組織能力,以及較好的藝術修養和道德修養,是關乎到能否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關鍵。如果群文工作者素質低,就會失去群眾,失去市場,失去群眾文化的凝聚力和主動權。隨著經濟的迅猛增長,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時代化等特征,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藝術性,加強業務人員的知識更新,建立“學習型”機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打造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實的群眾文化隊伍。在開展好經濟性的公益活動過程中,群文工作者還要扮演文藝創作者、群藝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所以那些臺上能演、臺下能管、臺前能指導、臺后能編排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才能逐步成為社區群眾文化的中堅力量。
三、加強社區群眾文化,應提升群眾文化的社會主導意識
一個社區要有生氣和活力,就必須使社區居民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在當今社會,娛樂和健身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時尚,人民在閑暇時用于娛樂和健身的時間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且形式也越來越多。漳村社區根據企業的實際,因地制宜,在五個小區分別設立了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健身娛樂室,使職工群眾在唱歌、跳舞、打球、下棋等休閑活動中放松神經、消除疲勞、調劑精神、愉悅身心,不僅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而且使職工群眾的體質得到了增強。
從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上看,群眾文化決定著社會是否具有和諧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因為文化是一種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而又不斷衍進的精神文化事物,它既是一種意識形態,又是一種人類文化的生產實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其內涵厚重而寬泛,是凝聚社會的黏合劑,當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必須用文化的力量來推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群眾文化不僅涉及全民和全社會,而且始終滲透在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它同人類的全部文化一樣,包容涵蓋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內容,具有極大的時空跨度和較深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感染力。群眾文化的基礎是群眾,本質是文化,背后是管理,前面是形象。
總之,社區群眾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各種方面,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織部分,是一種復合的社會意識形態,更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如何大力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周振霞,李鳳蓮,王海梅.《中國西部科技》2009年.
[2]《談如何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思考》陳祖敏.《群文天地》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