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
摘 要:《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文章,學習本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作品敘述的具體事件,傾聽海外游子的愛國心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情感。文章對《棗核》一文的教學設計進行探研。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設計;《棗核》;熱愛家鄉;報效祖國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74-01
教學目標:學習作者利用“棗核”設置懸念的寫作技巧;理解關鍵字、詞、句對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理解海外華人對故鄉的依戀之情。教學重點: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難點:體會飽含深情的語言和濃烈的思鄉之情。課時安排:一課時。
1.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蕭乾先生的《棗核》,去體悟一位遠在大洋彼岸的老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愁緒。(1)請大家朗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并思考:本文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情?試用短語概括。(明確: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2)作者圍繞棗核敘事,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明確:棗核寄托海外華人濃濃的鄉情,流露出游子對故國的思念)(3)能否將作者的寫作順序顛倒一下?(明確:不可以,文章一至四節在寫法上設置了懸念)(4)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設置了懸念?(明確:再三拜托,用途蹊蹺設置懸念;如獲至寶,故弄玄虛加深懸念)
小結:文章正是用棗核設置懸念,將異國游子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短文描寫得情感飽滿,搖曳多姿。
2.組織活動,深入體會
(1)賞析句子,體悟思鄉情。師:閱讀課文,找出體現友人思鄉之切的詞語、句子,試作賞析。生1: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是想在自己家的園中種下一棵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第7自然段,找出關鍵語句。生2:“心里總像是缺點什么”“體會出游子的心境”“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等語句突出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生3:“心里總像是缺點什么”缺的是踩在祖國大地上的踏實感,缺的是與故友歡聚的溫馨,缺的是故鄉的親情。師:除了這些語句外,文中還有沒有表達這種思鄉之情的語句?(明確:“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的味道?”粗略來看,“美籍華人”的做法有些不符合常理,她應該先款待“我”,然后再詢問,但是仔細推敲可以發現,正是因為她心系故鄉,所以暫時忘記了禮節,一見到同窗好友就急切地詢問)師:“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面對來自故鄉的友人,傾述內心的思念,文章語言看似樸實,透過這些語句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小結:通過樸實的語言描寫,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年邁的老人在異國無比思念祖國的情景。課文第5、6自然段,作者花費了不少筆墨寫“美籍華人”的居住環境,這是為什么?(明確:用“美籍華人”如今生活的美滿與其思鄉的愁苦作對比,渲染思鄉之情。異國再好,終究不是心靈的歸宿,因為它不是我們的根。鄉愁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即使離祖國再怎么遙遠,也依然渴望故土的溫暖)
師:這位老人又做了些什么來尋找心靈的慰藉呢?請大家看課文8—10自然段進行歸納。生:親手栽了垂楊柳、養了睡蓮、堆疊了北海,還想再種下棗樹。師:這位老人將垂柳栽在了什么地方?睡蓮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樣堆疊起來的?生:垂柳——花園的臺階兩旁;睡蓮池——草坪一角;北海——挑選、買下、拉回、堆砌。師:老人為何這樣不辭辛苦,花費心思栽種呢?生:她獨在異國,只能把思鄉的感情寄托在有祖國特色的植物上,看到滿園景色,就像回到了家鄉,這是一種精神寄托。
(2)難點推敲,體悟民族情。師:在了解了“棗核”的奧秘之后,蕭乾對于“舊時同窗”索種棗核的行為給出了怎樣的評價?我們一起來賞析課文第11自然段。師:“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你可以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嗎?生:貝聿銘。說起貝聿銘,我不僅僅敬佩他杰出的建筑才華,還敬佩他說的那句“我的根在中國”。有些中國人雖身在異國,但他們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因為體內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所以愛國之心是不可能被改變的。師:說得太好了。“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表面看似夸張,但身在異國的他們,在思念家鄉的時候,就會發現鄉情是無法割舍的。師: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蕭乾,也許你會從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中得到更深刻的體會。課件展示:蕭乾,作家、翻譯家兼記者。1949年初,蕭乾面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香港報人工作的高薪收入,母校英國劍橋中文系以教席誠聘,燕京同學、《人民日報》副總編楊剛則勸他回國服務。劍橋何倫教授專程到香港邀請蕭乾,提出負擔全家旅費,并應允其終身職位。然而蕭乾卻回到了祖國,他說:“我像只戀家的鴿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由此可見蕭乾愛國的赤子之心。
師:幾顆小小的棗核,凝聚著老人一片熾熱深沉的思鄉之情,承載的是無數華夏兒女濃濃的思鄉之情,跳動的是一顆永恒不變的“中國心”,希望同學們以后無論身在何處都擁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
參考文獻:
[1]張琦琦,王金香.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02).
[2]陳玲玲.細細三小“口” “品”出《棗核》味——《棗核》教學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