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昆
摘 要:生物是探索生命奧秘的學科,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對中學生物學習高度重視,激發生物學習興趣,提高生物知識應用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生命奧秘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93-01
生物是進行生命現象探究的科學,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學生需要善于發現生物學習的樂趣,主動在生物知識探索上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本文探討中學生物學習方法,以幫助學生探索生命奧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參與生物學習,并產生探索表象真理與生命奧秘的動力。要注意的是,生物學習興趣的激發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長期性與系統性,需要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逐漸積累。第一,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翻閱相關科普雜志,將有趣味與探索價值的生物知識認真摘抄下來,由此,自然可以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和生物規律的美妙。第二,學生可以通過討論與實驗發現、總結生物活動規律,進而愛上生物。第三,學生可以利用假日時間走進自然,身臨其境地感受自然的魅力,進一步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生物有了新的變化,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知識點整理存在一定的混亂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部分問題講授不夠詳細。從表面上來看,這些新的變化是生物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但若換個角度來看,只要學生合理利用,將相關知識點以一定的規律、原則進行歸納總結,并通過樹狀框架圖揭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記憶與學習,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對生物知識的合理利用還是對相關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都需要一定生物學習方式的支撐,即系統記憶。中學生物涉及大量瑣碎的知識點與相對復雜的概念,記憶起來相對困難,所以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也是生物學習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生物學科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第一,學生應把握規律。任何生命活動都存在一定的發展規律,關注并把握生命活動一般規律是加強對生物知識理解與記憶的關鍵。第二,學生應做好預習。預習是具有規劃性與目的性的活動,做好預習對生物知識要點理解與把握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課前預習涉及多方面內容,需要在充分了解與掌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重難點劃分,提升課前預習有效性。在進行課前預習時,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些難題,需要通過相關學習工具來解決自己的困難,促進預習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在理解知識重點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第三,學生應學會整理歸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采取分模塊學習的方式,但生物知識密切相連,模塊與模塊之間也存在相應聯系,因此在學習時除了要應用針對性的學習方式,還要學會對知識概念整合歸納,以生物一般發展規律為依據進行知識體系構建,促進相關知識點的有效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記憶,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第四,學生應強化應用。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生物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將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知識相聯系,通過實踐彰顯生物魅力,培養實踐意識與能力,激發生物學習興趣。
思維能力在綜合能力中占據重要位置,要想學好中學生物,充分發揮該學科對自身未來學習與發展的積極作用,還需要具備有效的生物思維。所以,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堅持生物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培養生物思維。眾所周知,生物是概念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生物學習需要重點分析與記憶基礎概念。只有形成一定的概念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后期學習。許多生物知識點對學生的判斷、選擇、計算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基于這些要求進行生物學習,可以形成一定生物思維。實驗是培養動手能力、探究意識、反應能力的有效渠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有積極的探索意識,敢于質疑、大膽想象。生物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將生物學習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不僅是提升生物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宣傳生物科學重要性、促進生物知識應用的有效方式。生物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此,學生理應提高對生物學習的重視,主動積累生物知識,掌握生物學習方法。
總之,學習中學生物是探索生命奧秘的重要保障,是鍛煉動手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方式,學生應在推動生物學發展的同時為自身綜合性發展打好基礎。要想學好中學生物,就要保持高度的興趣,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總結生物學習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生物學習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慶合,周騰春.例談“做中學”理念在生物教學中的滲透——以公開課“開花與結果”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8(08).
[2]王金菊,李吉瑩.利用生物社團培養初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探討——以洛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百草園”生物社團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