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兵
摘 要: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將以人為本作為管理的出發點,探尋更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管理效果,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文章對以人為本視角下如何進行高中學生管理進行論述。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中生;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100-01
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即在管理中把學生放在首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和個性,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此,在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或班主任應將以人為本作為管理的出發點,探尋更加科學合理且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與路徑。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高中學生管理路徑進行探討。
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責任,并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在行動體現責任意識的心理特征。由于現在的高中生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對孩子極度寵愛,所以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意識不強。這些潛在問題通常是學生難以自律,或者是學生間經常發生矛盾的主要因素。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些基本特點,并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與策略,才能收獲更為直觀的管理效果。高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認知與判別能力。在這個時期,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更多地融入社會生活,并且參與到一些公益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要找到合適的引導方法,并且要讓教育活動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師可以結合各學科的知識教學將責任意識滲透給學生,讓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進行交通法規的宣傳,到園博會去做義務講解員等。這樣學生才會慢慢懂得要關心社會,關愛他人,正確認識自我與社會、集體、他人的關系,增強責任意識。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管理而言,教師首先要明確管理方向,并且要透過有效的引導將一些積極正面的價值傳導給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彰顯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高中學生有很強的個人意識,他們不僅對于事物有自己的獨立認知,在很多事情的選擇上也有自己的主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并且在班級管理上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尊重。這樣才會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促進班級環境的平等和諧。同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能夠從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給予他們需要的引導與鼓勵。例如,有的學生比較害羞且缺乏自信,教師就要多給予鼓勵與肯定,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有的學生個性很強,難以和其他同學相處,教師就要多疏導,讓學生意識到在集體生活中要充分尊重他人,領會到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一些方法。
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注意捕捉學生的“第一信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與啟發的教育機會,隨時隨地進行啟發教育。同時,教師還可以透過各種班級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傳達積極正確的價值觀。
隨著學生管理工作的持續推進,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高中生已經有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為班級管理帶來積極的輔助效果。這不僅有助于良好班級環境與氛圍的營造,也可以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不僅如此,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后,不僅會為自身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益處,這種管理意識的深入還會在今后的生活中持續性地產生積極影響。
為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校或者班級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激發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引導方案,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第一,可以通過建設特色班級、特色宿舍和申報評審制,促進富有多元化特色的管理文化的形成。第二,通過三風(“樂學之風”“善學之風”“活學之風”)建設與樹立良好的學風,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實現自身價值,以推進學生的“自主管理”。第三,完善校園宣傳文化,通過多渠道、多平臺的展示、宣傳和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總之,教師要更新自身的學生管理觀念,意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與分辨能力,可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這樣才會讓班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郎紅.淺析高中學校以人為本管理的意義、現狀及實施要求[J].基礎教育參考,2017(16).
[2]郭慧.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J].當代教育論壇,2011(03).
[3]鄭衛,李紅巖.以人為本做好學生管理教育工作[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3).
[4]馬紅霞.“以人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