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員工持股計劃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機制,能很好的適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本文從員工持股計劃的概念入手,針從政策的出臺,持股的形式,資金的來源,持股進出機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現狀,并根據問題針對性的提出了完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員工持股計劃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
一、員工持股計劃的概念
員工持股計劃又可稱為員工持股制度,也有個別稱其為員工股份制或員工股份所有制。結合員工持股計劃的基本含義以及在我國實施的具體情況,本文將員工持股計劃界定為:企業員工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按照相關程序,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某種出資方式而認購本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并委托具有法人獨立資格的專門機構長期持有、集中管理,員工依據其持有的股份享有有限的自益權和共益權的一種計劃。
二、員工持股計劃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現狀分析
(1)員工持股流于形式,短期行為嚴重
目前有些企業,不注重員工持股制度的規范化,僅僅將員工持股作為一種形式。有些企業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方面條件尚未成熟,相應配套措施尚未建立,就盲目的推行員工持股制度,這種不顧及實際情況的做法只會自嘗苦果。有些企業甚至只是簡單的為了融資需要在內部發行員工股,國家政策并沒有嚴格限制員工股的流動性,對于公司而言,員工沒有真正介入到企業的監督管理之中,這無疑是公司的損失。
(2)強制員工持股,不尊重員工意愿,民主化管理沒有得到落實
實行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在于使員工與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作為一種長久激勵方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如果僅僅將員工持股計劃作為企業集資的一種方式,強迫員工持有股份,勢必會對企業產生眾多不良影響,更會使員工的利益受損。公司領導認為員工只有購買公司的股份才能顯示他們對公司的忠誠,才能全身心投入于事業之中,從長遠來看,會挫傷員工工作積極性。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反而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員工持股進出機制不健全
目前高新技術行業處在高速競爭的發展階段,新老交替問題在所難免,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公司的老員工無論是在接受知識的能力方面還是在成果創新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此時迫切要有沖勁、有技能的年輕人充實到第一線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高新技術企業員工持股計劃的發展建議
(1)必須建立嚴格的股份托管機構,嚴格限制員工股的隨意流動
在建立托管機構方面,最普遍的是建立內部員工持股會。只有限制員工股的流動,把股份牢靠的鎖定于企業之中,才能起到股權激勵作用。同時公司要注意區分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持股比例,員工個人持股應該根據個人職務職稱個人績效考核等指標確定持股比例與股權獎勵比例,并統一由持股會管理,嚴禁股權外部化。完善企業內部監督制度,對員工持股進行嚴格管理,這樣才能夠避免員工所持的內部股價格與公司上市后的股價存在巨大差距。
(2)持股要尊重員工意愿,加強企業民主化建設
公司不能強制員工持股,必須是員工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參與計劃,公司不能強迫員工參與其中,員工與其他投資者權益要平等,不能受到歧視。公司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公司領導應該及時聽取員工的反饋,有選擇地吸納員工的建議,特別是員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訴求,公司領導也要對其做出回應。公司要把每一位員工都看成公司的建設者而不只是雇傭者。
(3)員工持股計劃要完善員工的進入和退出機制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如果員工持股計劃將股份一次性全部授予給現有員工,那么今后新員工進入員工持股計劃必將受到一定阻礙,因此,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初期要預留部分機動股,為新員工進入持股計劃分配股額做好準備。公司要對未來的經營情況做出合理的預期,以便確定機動股所占比例的大小。與此同時,要找準良好的退出時機,當員工離職、傷殘或退休時,他們可以向公司其他的員工轉讓自己的股份或者直接向員工持股會退還所持股份。
總之,在員工持股計劃中,員工作為被雇傭者的同時也具有股東的身份,通過員工持股,員工與企業休戚與共,既能分享利益又能共同承擔風險。我們應該更好的利用員工持股計劃的優勢,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完善不足,根據我國的國情,立足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以發達國家的經驗作為先導,使這一形式助力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乃至服務于全世界。
參考文獻
[1]李季.員工持股計劃及其激勵效果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62-63
[2]徐瀅.人力資本管理平臺建設與員工持股激勵探討[J].中國商貿,2015(02):4-5
[3]楊見鈞.員工持股制度的完善與規范[J].上海國資,2015(02):6-7
[4]康玉梅.我國員工持股資金來源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13(09):56-59
作者簡介:朱娜(1993年-),女,漢族,山東省濟南市人,助教,碩士學歷,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行政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