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管理會計在這種轉變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化工企業而言,在成本控制方面應用管理會計,可以更好地實現績效管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近幾年來我國在管理會計方面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探討管理會計在化工企業的成本控制是如何應用的,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
一、引言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了“管理會計”這一概念,曾掀起了會計學界研究和學習的熱潮,雖然至今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但大多仍是停留在理論層次,沒有展開深入的實踐應用。
近幾年,管理會計的熱度居高不下,但是中小企業仍未對其有足夠的重視,認為其在大型企業才有較大的學習意義。其實不然,管理會計的應用有很多方面,包括內部管理的財務分析、利潤成本資金預測分析、固定資產投資預測決策分析、短期生產經營決策分析、標準成本和定額成本、全面預算等。而且不僅僅是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同樣需要這樣的分析。所以管理會計同樣適用于中小型企業。
二、傳統成本控制應用的局限性
(1)傳統成本控制應用的問題
傳統成本計算在間接費用方面,它與直接生產過程相關,因此將其按不同的產品所耗費的直接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的比例分配到各個產品中去。
A企業是一家生產紡織化學品的專業企業,主要生產銷售印染紡織助劑產品,產品包括前處理劑、印染助劑、后整理劑和其它助劑等幾類。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有甲基纖維素、甘油、柔順劑4D、分散劑MF等。
過去它在成本核算中采用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即對于間接費用的分配采取了按每種產品的產量平均分配的方式。在一次市場調查中,A公司發現了這樣的問題:新型活性染色劑是該公司產量最高的產品,而勻染修色劑是該公司獲利最高的產品。而在與競爭對手的對比中,競爭對手銷售新型活性染色劑的價格總比A企業要低,使得A公司在新型活性染色劑的銷售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對于勻修染色劑,A公司在市場銷售中曾多次提高價格,但并沒有對銷售量產生影響,甚至還有提價的空間。
(2)傳統成本控制應用的原因分析
在制造業不斷升級的當下,制造費用占產品成本的比重大大增加,一方面,間接費用的結構和可歸屬性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部分的間接費用并不直接與生產過程相關,比如,生產程序設計費用、生產過程的組織協調費用、組織訂單費用等。這些費用游離在生產過程之外。另一方面,在分配問題上,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假定間接費用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但在現代制造業中,產量不再是引起間接費用變化的唯一原因。在變化了的制造環境下,那些制作工藝簡單的產品相較于制作工藝復雜的產品來說,制作工藝復雜的產品,一單位產品所要負擔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制作工藝簡單的產品成本。因此,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會歪曲成本信息甚至使成本信息完全喪失決策相關性。
A企業的問題所在就是高估了產量高但生產工序簡單的新型活性染色劑的成本,而低估了產量雖不高但生產工序較為復雜的勻染修色劑的成本。因此A企業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
三、改進企業成本控制應用的建議
(1)加強企業人員對作業成本法的認識
應用作業成本法,首先應該要取得企業管理層的認同和支持,因此,管理層人員應該提高自身的財務水平,充分了解到傳統成本法下產品成本的扭曲對產品制定價格以及后續一系列問題的弊端。對于財務人員來說,要清楚的知道作業成本法的適用范圍,如果是產品線比較單一的,或者產品的生產過程比較簡單的,那么在這樣的企業中應用作業成本法是沒有必要的;對于員工來說,應用作業成本法,依靠財務人員并不能夠取得所有的數據,它需要企業所有人員的配合。
(2)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和信息化應用水平
企業應當加強計算機作業在成本核算中的使用率,減少手工計算,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差。企業可以將ERP系統與作業成本法結合起來,因為作業成本法所需要的基礎數據非常龐大,如果幾百上千個產品都依靠手工計算是不可能實現的。
(3)確定作業動因和加強內部控制
在數據記錄之前,作業的動因確定非常重要,而且在實際生產中,作業動因既多又復雜,企業應當對產品的生產流程進行追蹤測試,選擇與產品生產最密切相關的作為其作業動因。
此外,要確保取得的所有數據正確、詳實,企業內部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建設。否則,如果計算的基礎出了差錯,那么所有的工作都是徒勞了。企業的財務人員也要提高其信息判斷能力,還有對ERP系統的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管理會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市場,2015(47)
[2]魏賢富.“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趨勢研究”.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1)
作者簡介:沈羽嘉(1995-),女,漢族,浙江杭州,學生,研究生,華東交通大學,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