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要:楠木村位于“中國浮標之鄉”臨湘的東北部,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66人。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楠木村村支兩委科學制定脫貧規劃,大力實施精準幫扶,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努力助力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抓扶貧,領導重視推扶貧,產業增收順民意,設施建設惠民生,切實補好扶貧開發的“短板”,為鄉村振興奠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 產業增收 設施建設
楠木村位于“中國浮標之鄉”臨湘的東北部,由原欣溪村、伏溪村、楠木村、文西村等四個建制村合并而成,36個村民小組,976戶410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66人,2018年脫貧3戶9人,未脫貧人口7戶14人。
2017年8月至今,我作為一名到基層鍛煉的選調生,到楠木村任職。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楠木村村支兩委科學制定脫貧規劃,大力實施精準幫扶,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努力助力鄉村振興。
一、黨建引領抓扶貧
(一)發展硬件和完善制度,為扶貧開發保駕護航。2017年是全市村支兩委班子成員換屆之年,楠木村通過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和黨員群眾選舉,選出班子成員9人,選任研究生學歷的大學生村官1人,提高了村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任職后,建立健全了黨組織生活會、黨風廉政建設、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扶貧資金使用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增強了村支兩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號召36名黨員積極帶頭開展貧困戶連點,開創網格化管理模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同時積極吸納優秀人才入黨,2018年已發展黨員2名,為“黨建+扶貧”注入新鮮的血液。黨員干部們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人民服務,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激發了貧困戶內在的主觀能動性。
二、領導重視推扶貧
臨湘市五里牌街道辦事處領導不僅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行動上強力出擊。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瑜同志,2018年先后10次親臨楠木村調研和制定脫貧規劃、召開扶貧專題會議和督查防汛抗旱減災工作等。村黨總支書記陳金同志,鋪下身子研讀扶貧政策,甩開膀子落實扶貧工作。
三、干部結對助扶貧
(一)強化結對幫扶責任。辦事處建立了幫扶責任制,明確了貧困戶不脫貧,干部不脫鉤。單位一把手和主管領導對貧困戶脫貧問題負領導責任,幫扶責任人負直接責任。在楠木村,每戶貧困戶明確一名干部、一名村干部(黨員)為幫扶責任人,開展“二對一”入戶幫扶工作,實行幫扶全覆蓋和掛圖作戰。召開精準扶貧知識培訓會以及發放960本精準扶貧宣傳手冊和涉農惠農政策讀本,讓幫扶干部掌握政策,讓群眾知曉政策。
(二)構建結對幫扶親情。實實在在做“五清”,扎扎實實建真情。摸清致貧原因和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摸清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做到“問題清”;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提出幫扶措施,做到“對策清”;逐戶確定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不脫貧不脫鉤,做到“責任清”;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做到“任務清”。我們用腳丈量民情,用心叩開心門。不僅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信任,村民也愿意敞開心扉聊家常。傾聽呼聲,解決需求,消除怨氣,盡心盡力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四、產業增收順民意
產業扶貧釋放鄉村振興活力,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推進特色產業落地生根。
(一)做大種植業。積極對外聯系企業,針對銷售困難的香菇種植貧困戶進行定點采購、對口幫扶,2017年人均增收300元,2018年與有意向的貧困戶達成種植協議,以訂單式農業生產進行精準扶貧,最終形成扶貧長效機制。此外,積極對外聯系農業專家,為貧困戶發展香菇、木耳和靈芝種植提供技術支撐,在改良品種、預防蟲害、提高質量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出實招。
(二)做強服務業。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和專場招聘會,為貧困戶介紹家政服務工作,免費邀請行業精英為貧困戶系統培訓工作流程,詳細講解工作重難點,增強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這種造血式扶貧模式,為其提供可持續的相對穩定收入來源。
五、設施建設惠民生
(一)清潔水源保健康。積極協調資金,全面改造、加裝村民的水網管,目前已戶戶接通自來水,家家飲用安全水。
(二)升級農網提品質。通過協調市電力部門,改造升級農村電網,增加變壓器,解決了農村電網年久老化問題,確保村民用電安全。通過協調市移動公司,加裝信號塔,信息暢通,共享資源。
(三)拓寬公路促發展。投入200萬元用于拓寬楠木港至荊竹山村的村級公路,已投入5萬元改造楊田至最江路的連通公路。有效解決了交通堵塞現象,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加強了城鄉聯系和溝通,搞活了農產品流通,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四)危房改造樂安居。楠木村按政策要求落實4戶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將貧困農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居住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辦,全面消滅農村貧困農戶D級危房,真正讓百姓享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五)建設村部強服務。按照臨湘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楠木村投資140萬元建設了集黨務、政務、村務、商務和社會事務于一體的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及附屬文化廣場等設施,已投入使用,是傳播黨的方針政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倡導鄉風文明的窗口與陣地。新村部整合了服務資源,活躍了村民文化生活,促進了社會和諧。
(六)整治環境暢生活。過去很多村民因環境臟亂差而生病,村民對于生活的地方無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村支兩委班子協調投入資金10萬元,新建垃圾池20個,配備專職保潔員8人,每天對垃圾進行清理。此外,多次入戶宣傳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垃圾分類處理習慣。整治環境,有利于村民的身體健康,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質,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在扶貧開發工作進入難啃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在精準上花力氣,在實干上做文章,在情感上用時間,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積極引導貧困群眾發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補好扶貧開發的“短板”,為鄉村振興奠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