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靜 楊怡博 王晶 石曉昀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對于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對處于生命周期不同發展階段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及融資困境進行描述與分析,明確種子期和初創期是關系到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否存續、壯大的兩個關鍵時期。探討了當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支持體系的構成及現存困境,并針對性提出發展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支持體系的建議,為有效解決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命周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隨著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科技進步、研發成果轉化和行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具有經營風險高、信息透明度差、生命周期不穩定、風險價值波動大等特點,還存在缺乏抵押物、目標短期化、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通常面臨著嚴峻的資金約束,獲得資金支持的渠道少、成本高,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經營發展,亟須來自政府和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融資支持。因此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問題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各階段融資需求特征
在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依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特性,可將企業劃分為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和經營目標不同,其融資需求也有所區別。
(一)種子期
種子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此時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大,尚未形成完整的組織架構,各項專業化的生產技術尚處于研發試驗狀態,技術風險高。處于該階段的企業,一方面在技術研發活動上往往需要持續的資源投入,未來的資金流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其經營活動簡單、內部機制不完善、人員構成較少,在經營管理方面的融資需求不高。此外,企業與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融資風險較高。
(二)初創期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逐步演變為具有一定生產經營功能和嚴密組織架構的經濟實體,此時企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實現研發成果的產業化與市場化,并推進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在此階段,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完善企業組織建構、開拓銷售市場,并建立起正式的生產線,融資需求時間緊、規模大。同時,由于初創期企業的內部治理制度尚未實現規范和完善,新產品仍未得到市場認可,商品交易記錄尚未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外部投資者之間仍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三)成長期
企業在成長期階段已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公司內部治理體系得到初步完善,技術發展相對成熟,致力于加速推進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的進程。企業在該階段的融資需求迅速增加,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在線上、線下開展多方位的營銷推廣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則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此時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多,信息透明度得到明顯提高。
(四)成熟期
企業在成熟期階段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增長至峰值水平,企業的聲譽良好,品牌知名度較高,盈利空間逐漸趨于穩定,信息披露機制基本完善,且可抵押資產較多,企業面臨著產品轉型和上市的發展任務。此階段企業融資需求低且融資風險小,資金來源主要為銀行信貸。
(五)衰退期
隨著行業競爭程度的提高,轉型失敗的企業步入衰退時期。此階段,受銷售量和利潤額逐漸下滑的影響,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組織機構得到進一步縮減,往往面臨著債務和轉型風險,仍具有一定的資金需求。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此時不易獲得外部資金支持。綜上所述,種子期和初創期是關系到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否存續、壯大的兩個關鍵時期。在這兩個階段,技術的發明、更迭及企業建構需要持續、龐大的資金投入,但由于研發的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等風險因素,企業往往會陷入融資難的困境,企業在融資需求與融資供給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支持體系構成及現存問題
(一)財政資金
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在競爭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群體,除了自有資金,其對財政專項支持資金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財政資金主要投向處于種子期和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依靠政府信用,采用直接資助、擔保補貼、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等形式,示范、引導外部資金投入科技型中小企業。但是,財政資金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面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如當前財政資金主要采用直接資助形式,不能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和融資信用擔保作用,扶持力度有限;且政府對待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往往給予同等的融資支持,不利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效果。
(二)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作為直接融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散決策和分擔風險的特點決定了其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激勵作用,在為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提供融資服務上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風險投資作為專業化投資機構,偏好科技型、高風險的創業企業,具有一套完善的項目遴選和甄別機制,在向創業者提供資金的同時也將自身的經營管理經驗等專業資源引入創業企業,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專為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服務開辟的創業板、新三板、中小板上市門檻仍然過高,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拉動力量較為薄弱,導致前期風險資本退出渠道狹窄,投資風險不能得到有效分散。此外,針對科技企業的上市需求調查、上市輔導和后續跟進制度仍不盡完善,使得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
(三)銀行信貸
商業銀行作為間接融資體系的關鍵主體,其信貸資金的風險偏好較低,往往傾向于處在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其審慎經營原則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風險、高成長性特點存在著諸多不適應問題: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高科技背景和不完善的財務運作機制,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未來現金流入不穩定,融資風險較高,受到銀行信貸的嚴重排斥;同時現有商業銀行對于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沒有做到深入剖析,從而未能針對企業融資需求特征設計相應的融資產品和服務,建立切合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的風險管理機制和業務考核體系。此外,針對小微企業授信的盡職免責辦法在落實上也存在一定困難。
三、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的建議
(一)細分行業金融生態,推進供應鏈金融創新
隨著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和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模式將不再局限于統一的標準化方案,而是要在精準細分行業金融生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主體作用,并重視政府、科技產業園、科技類小貸公司、創投公司等主體在供應鏈金融方向上的創新,致力于打通特定供應鏈的上下游關系。在這一模式下,以核心企業的高信用為依托,以真實貿易往來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方式,采用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封閉資金流或者控制物權,通過將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綜合性、定制化、低成本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擺脫了傳統金融模式中只聚焦單個企業的限制,提高了全產業鏈研發、生產與經營環節之間的協調性,能夠有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綜合運用金融產品
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日趨多元化,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和綜合化運用成為豐富金融服務方式、有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金融機構要堅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對客戶群體進行更加精細的劃分,對于不同類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針對其生產經營特點,不斷開發金融特色產品,改善金融服務流程,綜合運用信貸、租賃、保理等多種金融服務手段,提供融合信貸、理財、結算、咨詢等為一體的專業性、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另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根據特定客戶的需求,在業務辦理流程和信貸還款方式等方面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三)加強政策解讀,打造共享合作平臺
要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發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金融機構要更加主動地配合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相關政策的理解,準確把握政策方向和重點任務,強化與各部門的協調溝通,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政策宣傳活動,使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真正了解和掌握有關政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其次,各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在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中,要認真梳理、總結先進的金融服務模式、金融產品和典型經驗并加強宣傳推廣工作;最后,各具特色的中小銀行可以加強共享合作,進行優勢金融資源的互補,進而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共享合作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共謀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海龍,王宏偉.科技型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研究——基于風險特征的分析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18,36(03):56-59.
[2]姚王信,夏娟,孫婷婷.供應鏈金融視角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其緩解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04):105-110.
[3]閆磊,姜安印,馮治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價值的生命周期特征及融資匹配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6,38(03):114-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