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素 諶莉 曹艷華


【摘 要】本文闡述高職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將“PDCA”循環理論納入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提出專業建設校企協同化、課程建設共育化、師資隊伍雙向化、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化等人才培養思路,構建基于“PDCA”循環的高職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型,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新能源電力人才。
【關鍵詞】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 ?“PDCA”循環 ?產教融合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123-03
《廣西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廣西應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中國與東盟能源合作示范區,深化與東盟國家跨境電力項目合作。深化能源區域合作符合我國“一帶一路”倡議,這為廣西新能源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廣西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的能源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戰。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廣西地方企業的支持和畢業生的就業渠道,2018年新增新能源裝備技術高職高專專業[以生物質能發電為主,風力、光伏發電為輔,兼顧相應的環保技術(廢水處理等)為培養方向],正好符合新能源發展的客觀要求。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的開辦,為區域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的人力支持,符合新能源發展的客觀要求,但其與相關行業企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方式、路徑均有待探索。
一、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人才培養方面,能源發電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傳統上由電力類的院校承擔,廠網分離后,電力院校隸屬電網公司,學校重心傾向輸配電類專業,能源發電類專業的發展受限,進一步加劇人才需求缺口。
(二)人才需求質量提高。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一方面,產業升級缺乏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整個人才培養結構中,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較低,在能源發電產業尤其如此。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面向的發電行業工藝復雜,自動化程度較高,且技術技能更新節奏快,對人才需求的質量要求日益更高。
(三)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近幾年由于學校單招及對口招生的實施和名額的加大,使得招生生源的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高考生源的質量相對偏好。在現今的生源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差,理論知識很難消化理解。
(四)原有建設基礎中課程產教融合深度不足。課程體系、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上,來自行業企業的參與較少;課程內容、課程授課進度上,與企業生產實際和職業資格技能等級逐級晉升規律不一致;課程資源上,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光伏發電等生產實際案例資源仍有待完善。
(五)原有建設基礎中師資校企融合不夠。專業教師開展企業服務較少,企業實踐深入不足,而企業專家較少融進日常教學,專家講座也未形成常態化的活動。
二、“PDCA”循環理論概述
“PDCA”循環是企業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經營管理的重要方法,適用于過程管理。“PDCA”循環由四個環節組成。
計劃P:搜集資料、分析現狀、發現問題并確定需解決的問題,盡可能經過討論分析出導致問題出現的所有原因;針對主要原因,制定相應對策計劃。
執行D: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完成計劃規定內的內容,同時把控好具體細節。
檢查C:在執行計劃時,及時跟蹤,實時檢查執行過程是否偏離計劃。
總結A:如果計劃實施有效,則可總結固化經驗,將經驗上升為標準,完善為制度;如果計劃實施效果不理想,將遺留和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次“PDCA”循環中解決,以此類推。
“PDCA”循環的特點是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互相促進,推動大循環;每一個循環包括計劃、執行、檢查、總結四個階段,周而復始運作;循環是爬樓上升式發展的,每轉動一周,質量就提升一步。如圖1所示。
三、構建高職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型及“PDCA”循環
首先,構建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型,如圖2所示。為了有效地控制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質量過程,一方面需要保證作為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和保障的產教融合機制的匹配性與聯動性,另一方面本文將“PDCA”循環納入其中進行研究。
(一)模型屋頂:一主兩輔,精準服務地方經濟。以專業優質發展為主,與時俱進,滿足新能源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新能源技術技能人才。以對接行業企業新能源崗位要求標準為一輔,對標建設課程體系、教學資源、質量保障體系。以服務于地方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和技術升級需求為另一輔,強化師資能力,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實現與區域產業緊密聯系,促進學校與企業人才的交流,精準滿足區域產業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精準服務于地方經濟。
(二)模型屋柱。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型屋柱是由專業、課程、師資、實訓基地四大支柱組成,四大支柱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僅共同對模型屋頂起到支撐的基礎作用,而且每根支柱存在自身的“PDCA”小循環,保證自身發展。
1.專業建設校企協同化。深入行業和企業進行充分調研、召開專業研討會,對產業行業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及崗位對應職業技術能力進行詳細分析,形成分析報告;與行業企業聯合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實施“校企共育”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為主線,以德育喚醒為突破,通過喚醒學生心中的期待,自覺思考個人職業發展前景,實現德育與職業教育職業規范的銜接。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進而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
2.課程建設共育化。課程共育化建設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按照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共同建設課程資源、共同實施課程教學,共同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等“五個共同”實施。
課程體系按照職業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課程體系構成,其中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重點建設,與校企聯合開發與建設,且課程標準需要對接職業能力標準,對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課程內容選自實際工作任務模塊、校企共同實施課程教學,并參與到課程的評價中。校企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實現校企雙贏。
3.師資隊伍雙向化。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定雙向化師資隊伍培養計劃。
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充分吸收區域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和一線能手以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專業教師利用企業掛職、參與企業項目、校企合作項目、技術服務、假期實踐、培訓帶隊實習等方式加強教師實踐,實踐專題化、任務化。企業教師及專職專業教師共同構成適應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要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兩部分師資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形成合力。
4.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化。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將結合專業發展合作、職業技能考證、職業技能競賽、社會服務等方面建設。通過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促進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增強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技術問題解決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創新能力等,培養區域行業企業所需要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同時,為企業員工提供持續性繼續教育服務,也為行業、企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考證及技能競賽提供服務。
(三)人才培養模式“PDCA”大循環。本專業旨在立足廣西、輻射東盟,針對新能源發電及清潔環保等行業和領域,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新能源電力人才。
人才培養的“PDCA”大循環如下:
P:對接行業產業分析人才需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多方參與對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修訂、對新能源裝備技術的課程體系進行結構及知識點優化、吸收區域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和一線能手以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
D:與行業企業聯合承擔人才培養中的教學任務、目標是共同培養崗位對接、能力對接的行業企業基層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C:以職業資格證和畢業生雙證考核標準為基礎,納入學生團隊協作、職業素養、自主學習、創新創業等能力評價,建立校企共育性學生能力評價體系。
A:用人企業通過反饋存在的問題,提出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提出解決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的對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本文將“PDCA”循環理論納入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從專業、課程、師資和實訓基地建設闡述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未來2~3年內在此探索基礎上,應開展人才需求和崗位能力調研,并選擇產教融合合作企業;組織校企研討,形成基本的人才培養方案、職業能力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校內外專家論證;校企實施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開展專業核心技能課程教學試點,并跟蹤教學過程;企業反饋學生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情況;根據反饋對人才培養方案做進一步整理和優化。
【參考文獻】
[1]司磊磊,楊俊保,陶瑩,等.我國新能源發電行業人才現狀及培養對策[J].中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3(29)
[2]雷滬,董銳,李成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中“PDCA”循環管理法的應用[J].教育評論,2015(11)
[3]聶碧娟.PDCA循環法在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教學中的運用[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
[4]王劍,宋建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校學院學報,2016(3)
[5]黎永鍵,關偉.產教融合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1)
[6]姚東偉.職業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6(2)
[7]弓云峰,崔得龍,李繼凱.基于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廣西職業教育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PDCA”的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67);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8JGZ03)
【作者簡介】蔡景素(1985— ),女,貴州人,碩士,講師,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能源動力與發電工程系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帶頭人,研究方向:電氣專業課程的教學和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研究;諶 莉(1975— ),女,湖南人,博士,副教授,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能源動力與發電工程系主任;曹艷華(1960— ),女,遼寧沈陽人,碩士,教授,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能源動力與發電工程系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教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