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歡 胡淼 曹便利
摘 ? ?要: 為提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產業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提升產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為關鍵點,與企業行業同頻共振、上下聯動、區域共舞、協同共進,共同開發和完善產業學院創新創業基礎課和行業的專業課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徑。結果顯示,產業學院與企業共同開發完善基礎創業和專業課程,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產業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可明顯提升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崗位勝任力。
關鍵詞: 產業學院 ? ?創新創業 ? ?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激發全民族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新型創新人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1]。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培養具備較強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已獲得廣泛關注和大量探索,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開始向應用型轉變,并且成立向行業(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實踐產物——產業學院,這些行業學院如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值得探索和思考。
一、產業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產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既符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求,又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路徑,符合產業技術的變革和發展需求。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
2015年,教育部、發改委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主要目的是解決地方普通高校結構性不合理、同質化比較突出、學生就業困難等問題;同時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有廣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的新型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效果,向教育供給側轉變。應用型人才培養只存在于高職高專院校,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被定位為科研型院校或者教學科研型院校,這些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跟“985”“211”院校同質化嚴重,學生就業競爭力下降,就業困難。現在國家倡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同時大力提倡創新創業教育,所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應該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產業學院,并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育大量適應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二)校企融合,攜手育人的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產業學院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可實現企業、學校、社會、學生四方的共贏。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畢業生,行業學院專業設置貼近產業,所開設課程與產業鏈對接,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對企業而言企業需要大量“雙創”人才,“雙創”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高投入、長回報的漫長過程,企業跟學校合作可以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減少成本。校企融合,專職老師進企業,學習行業新知識及新技術,企業高級工程師也可以進校園講授行業知識,大大促進教學。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掌握最新最先進的技術,也可以在企業頂崗實習,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同時獲得行業專家、工程師等指導的機會多,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擴大創新創業空間。
二、現階段產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文化氛圍未形成。
產業學院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產業學院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方式,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有了明顯提高,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缺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2]。另外,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與自己將來從事的專業關系不大,對創新創業培養興趣不濃,創新意識薄弱,同時缺乏積極性。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課程融合體系未形成。
當前,各高校都在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教育效果并不明顯。一些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往往局限于課堂講解或者專題講座等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不夠新穎,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最重要的是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看作兩個獨立的單元,且創新創業處于次要地位,不能很好地把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基本素質培養融入專業教育中,造成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脫節,未形成完整的課程融合體系。
(三)缺乏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高校面臨的一項新課題,必然要求新的教育資源完成[3]。同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老師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的能力要求較高,但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代課及指導老師主要由部分專業老師或輔導員兼任,缺乏創新創業的意識,也缺乏實戰經驗;且一些老師講授創新創業知識仍偏重理論而輕實踐。相關指導教師的缺乏是導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體系不健全。
政策及制度建設是實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對政策及制度的依賴性較高。一些高校并未設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也沒有完整的制度保障共創企業師生的利益,學生及指導老師的主觀能動性未調動起來。
三、產業學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
提升產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點[4],是與企業行業同頻共振、上下聯動、區域共舞、協同共進、共同開發和完善產業學院創新創業基礎課和行業的專業課程。學生在學習行業學院專業知識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將基礎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為一體,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徑。
(一)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
1.必修課程設置:面向產業學院一年級學生,開設“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課程,開展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學生對產業學院、企業和專業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的能力;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課程“創業基礎”課程,通過這些基礎課程的開設,學生運用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相關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課程授課均采用“線上慕課+線下翻轉+實踐活動”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方面,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在線課程平臺、微課、中國大學MOOC等引導學生線上自學。線下教學方面開展“大班上課、小班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選修課程設置:面向產業學院學生開設通識“創新創業與職業規劃”模塊選修課程,該模塊由“線上+線下”選修課程組成。線上選修課程通過學校購置線上課程資源開設“創新思維”“創業精神與實踐”等選修課程;線下選修課程通過選拔學校優秀輔導員教師和專業教師開設職業規劃、行業前沿、創新創業能力指導等就業創業指導類課程。
針對高年級學生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學生,可以跟企業共同聯合、共同培養,以創業實踐技能為重點,結合企業頂崗實訓實習,強化創業模擬訓練和創業實戰項目,使該部分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能。同時邀請企業精英或創業導師開展雙創大講堂、創業精英班和創業訓練營等培訓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以校內外“創業園地”“眾創空間”等為依托,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功“孵化”創造條件。
(二)開設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課程。
產業學院開設必修創新課程,在學生二年級時,開設融合本專業的“創新思維及技術課程”“創新能力與實踐課程”,學時以項目的形式分散到學期進行,盡量多地安排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實訓內容;課程以專業理論學習、專業技能實訓、科研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促進為主線,以提升綜合素養和知識運用能力及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多形式教學、多樣化訓練、多渠道實踐。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及雙創導師制建設。
鼓勵專業課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通過企業鍛煉、定期專題培訓與交流,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創新技能的專業教師。同時聘請企業內知名投資家與管理者作為學生指導教師,將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組成行業學院創新創業導師團隊,鼓勵為二年級以上大學生選修專創融合選修課程。對學生實施雙創導師制,鼓勵學生與專業課程項目訓練融合,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組、研創工作室等。將學生畢業設計融入學生專創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允許學生用創新創業項目參與畢業答辯。
(四)創新創業實踐。
充分利用行業學院的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創業苗圃、實訓中心、科研創新中心及學院外的校企協同平臺、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開展行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和技能訓練。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興趣小組、師生共創團隊參加“互聯網+”“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青春”等國家級競賽和省內、校內各個雙創賽事,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行業學院改革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內涵就是加強校企融合,通過創建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實訓訓練、科研訓練、產業實踐“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全面探索適宜行業學院發展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3]。
(五)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體系。
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與學校各個部門做好溝通協調,為大學生及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完善的政策及制度支持。如與學生相關的學分、學籍管理制度;與教師相關的考核、評優評先、晉級標準及科研成果的轉化制度。激勵大學生及教師進行創新創業的制度,如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用于獎勵創新創業成果較突出的優秀學生和優秀指導教師。
通過普通本科高校產業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產業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使當代大學生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具備創新創業崗位勝任力,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淼.應用技術型大學校企聯合培養檢驗技術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6):39-40.
[2]王靜靜.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6(2).
[3]費宏達.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
[4]李寶銀等.產業學院的功能設計與運行模式[J].教育評論,2015(11):3-6.
[5]朱士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機制與模式創新——以常熟理工學院行業學院探索為例[J].江蘇高教,2016(5):80-83.
課題來源:2018年河南省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課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產業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JYB2018298);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等教育新常態下翻轉課堂與微課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編號:JKGHYB-0266);2018年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專項教學改革項目:臨床檢驗儀器學(編號: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