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婷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主要強調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創新精神和思維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是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主要對問題意識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具體策略,旨在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意識;高中歷史;培養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為了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的歷史知識產生質疑,并對他們的質疑進行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掌握。因此,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問題意識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品質,它是學生更好、更深層次地認識相關事物的起點,也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積極性的動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將問題意識滲透到整個歷史課堂,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問題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當然,問題意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變得更加活躍。另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后,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我國的大部分教師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相關科目的最終分數,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如果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那么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而在轉變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之后,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使其在歷史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相關問題的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使其在正確的引導下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
(二)利用情景沖突產生疑問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無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地將知識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情境時,可能會因為情境沖突而引起學生對相關問題的好奇心,這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提高學生的興趣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自我提問
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歷史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人教版《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戰爭片段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一片段中的內容進行批判,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善于批判,并采用更為恰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另外,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應該更好地激發學生自我提問的意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與教師溝通,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
(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問題意識
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擁有一個較為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將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個性,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是因為缺乏這樣的安全感所以才不會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新課程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曹維.以問題意識為培養目的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分析[J].新課程(下),2017(4):41
[2]王藝諾.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問題意識培養探究[D].渤海大學,2017
[3]周滔滔.高中歷史教學以問題意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