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制教育 高校 新媒體
作者簡介:盧昱靜,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96
一、 運用新媒體進行法制教育的意義
(一)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法制教育的外延空間大大拓展,大數據背景下的新媒體手段一方面更新了法制教育的觀念和內容,另一方面又更新了高校學生法制教育的教學模式。隨著兩微一端普遍運用,新媒體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法制教育的特點和內容決定了傳統教學一貫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傳播,而新媒體的完善沖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媒體運用,既促進了法制教育觀念、內容的現代化發展,又使得法制教育的課堂效果得到提升。法制教育的教育環境既可以在課堂中,教室、課桌、課本傳授,也可以通過手機端,微信,App,雨課堂等網絡虛擬空間組建線上學習交流群,令高校學生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能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進行法律案例的思考。
(二)提升法制教育的課堂互動性和實效性
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計算機聲音、圖片、視頻在線瀏覽方便快捷的技術手段,通過包括校園網、局域網、廣域網等在內的網絡平臺進行在線法制教育。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線上互動,彈幕討論,可以更迅速、更緊密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專業,將對高校法制教育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新媒體中,在潛移默化間就受到了法制教育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高校法制教育內容的更新和完善。同時,通過新媒體的互動性、多元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法制課堂中,通過新媒體向學生展示案例,模擬案件的整個發生過程,進行法理、法條與案例分析之間的進行法律檢索和控辯雙方討論,讓學生在案件辯論中加深法律條文的印象,從而提升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在多媒體的應用下鍛煉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邏輯,進行翻轉課堂,培養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養成。
二、新媒體形勢下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一)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較淡薄
2017年6年,就讀河南某高校的學生因賭球以28名同學之名欠下58.95萬元貸款,無力償還后跳樓自殺。2017年年底,黑龍江某高校女大學生因欠下消費貸,40萬元,被迫陪酒。2018年上半年,南寧市西鄉塘區法院高新法庭陸續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訴高校學生借款合同糾紛案件,400多名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大學生成為被告。2019年上半年,云南彝良籍女大學生小梅三年前先后從60多個網貸平臺上共借款8萬元后導致債臺高筑,拼命連本帶息還款14萬余元后,至今還欠下近100萬元巨債。除大學生權益受損的案例外,大學生侵權案件也屢見不鮮。2013 年 4 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林某在飲水機中投放二甲基亞硝胺,致宿舍同學黃某死亡,林某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2016 年上半年,四川師范大學大一學生蘆某被室友滕某殺害致身首異處。據人民網報到,大學生犯罪案件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36.1%。無論是權利受損還是侵犯他人權利,大學生上當受騙和違法犯罪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屢屢發生的大學生違法犯罪、上當受騙甚至殺人案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高校的法制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整體價值觀進行思辨討論。這對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現狀和未來發展敲響了警鐘。高校法制教育不到位折射出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不足。如何引導學生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是目前高校法制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當前高校法制教育和面臨的一個緊迫性問題。運用新媒體等手段在高校開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迫在眉睫。
(二)高校法制安全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1.學科建設方面
對于非法律專業的高校大學生而言,高校法制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僅僅只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公共必修課。這門課程中法律知識所占的比例較少。法律基礎的教學部分講的是抽象的概念和宏觀的法律知識,如: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與運行、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抽象的知識點。雖然法律基礎的課程為學生認識法律的概念和本質奠定了基礎,但沒有介紹和講解具體的法律條文和案例,學生對基本的民法、刑法、訴訟法、行政法等相關法律的認知較少。
2.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目前基礎法制教育在各個高校的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仍然有待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制教育,一般采取講座、宣講等,但是講座的時間短、頻率低、內容淺(宏觀維權和防盜防騙等),因此導致法制教育的持續性、系統性、全面性不夠。因法制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地位的問題,導致大學師資隊伍也不能滿足法制教育的要求。進行高校法制教育,不能純粹羅列法條,也不是滿堂灌的一味講解。要達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應該大量的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實際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但目前高校的專業法律教師從事基礎法制教育人數有限,有時由其他專業的教師兼任法學方面的教學,無法達到法制教育的深層次目的。
三、 新媒體形勢下高校法制教育模式構建
(一) 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高校法制教育,翻轉課堂
互聯網絡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95后甚至00后大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高校法制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中新媒體手段的實時性、靈活性、全覆蓋性等特點為高校法制教育提供了許多便利,也給從事高校法制教育的廣大教育者帶來思考,如何將新媒體更好地融入高校法制教育中,將新媒體與傳統課堂教育充分結合。如,安裝雨課堂插件,運用手機將法律教學課件和學生聯系起來,通過課件線上答疑、彈幕套路案例等形式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知識,能動地思考法律案例,在討論和意見博弈中學習法律知識,提升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邏輯,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將法律條文與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結合,將課堂理論與互聯網時代下的時事要聞結合,引導學生胸懷天下,關心時政熱點和國家大政方針。
(二)運用多媒體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法制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和系統性、高校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學的方法上具有科學性與實踐性、在教育主體上具有專業性等。因此,高校法制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通過專任、外聘等多種形式來加以解決,讓各類型法制教育者發揮不同的教育作用。由于各高校的學科設置和法律課程安排不同,完善法制教育可以從增加慕課、開放線上課程開始。各高校運用智慧樹、易班、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引導學生線上學習法律課程,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及時學習更新法律知識,同時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和法律檢索的能力。將師資隊伍的建設從專任為主、兼職為輔,到線上線下教學同步同期,讓學生有更多資源獲取法律知識。
(三)讓“兩微一端”變為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徑
“兩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新聞客戶端,已成為當前大家熟悉、人人會用的線上交流溝通方式,高校學生對其使用頻繁,客戶體驗感好,操作便捷。這給高校法制教育者以啟示。據調查現在高校群體至少人手一個智能手機,九成以上的高校學生使用兩微一端進行交流、娛樂和學習。如此大范圍的兩微一端使用量,啟示高校法制教育教育者,在日常授課中可以充分利用兩微一端,將最新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最新案例、判決等信息、各種與高校學生生活與就業緊密相關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傳播。通過開始微信公眾號來解答學生常見的法律問題與思想問題,如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溫靜老師團隊的微信公眾號“木鐸思享”,及時發布最新法律法規,同時運用微助教、微視頻、天同訴訟圈等引導學生觀看法庭庭審現場直播,感受法律氛圍,同時培養學生及時查閱法律法規的習慣,以兩微一端為抓手,開展多媒體手段的高校法制教育應該成為當前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徑。
(四) 運用新媒體構建和完善法制教育的實踐環節
完善法制教育應當重視法制教育的實踐環節。高校可以同時建立線上和線下法制教育基地,包括法院、公安局、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院庭審直播網等。線下通過參觀法院、檢察院等法治教育基地,線上通過觀摩互聯網法院庭審等,讓高校學生感受法律的威嚴,體會適用法律的過程,從而產生對法律的敬畏之情。通過互聯網絡了解違法犯罪人員的“現身說法”,讓高校學生了解到違反法律的嚴重后果,從而樹立依法辦事的意識。通過易班、QQ 群、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宣傳法制教育基地,拓寬線上線下法制教育基地的影響范圍。利用互聯網背景和新媒體手段,定期更新法制教育的內容,進一步增強法制教育的感染力。將參觀的實踐環節做成微視頻,擴大傳播,更好地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吸引更多學生前來參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法律素養。
(五)設計完善法制教育類型 App軟件
App(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縮寫),專指職能手機端的應用軟件或手機客戶端。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人們逐漸習慣了使用App客戶端上網的方式,并在App上信息檢索和溝通交流。目前法律類的應用有《中國法律大全》《法律法規大學》等,如果各大網站、教育機構等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完善設計完善法治教育類App,將法律條文、案例分析、法律檢索、裁判文書等包含在內,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及時查詢、學習。網易公開課、滬江網校、易班、智慧樹等也應增加法制教育類課程。各大高校也開始鼓勵以慕課等形式開展各類精品課學習。新媒體App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具有便捷性和實效性,高校學生運用新媒體App隨時進行法制學習。國家和高校都應重視、鼓勵法制教育類App的研發,并提供支持,并同時規范法制教育類App市場。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推動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高校應當重視和完善法制教育、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但當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現狀令法制教育工作者反思,高校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法治國家建設的成敗,研究新媒體形勢下高校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闡釋運用多媒體進行法制教育的迫切性,探索新媒體形勢下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路徑,新媒體形勢下高校法制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深入地進行長期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雪梅.法制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J].文化視野,2016(3):389.
[2]劉京雷.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3(5):21-23.
[3]陳毓.從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新思路[J].法制與社會,2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