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彭華保


摘要 目的:探討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危險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00例,根據是否并發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分為兩組。新生兒膽紅素腦病40例作為觀察組,單純高膽紅素血癥6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病情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結果:兩組在性別、入院年齡、產婦合并妊娠高血壓、低體溫、圍生期缺氧、黃疸出現時間、新生兒低血鈉、新生兒高血鈉、新生兒低血糖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出生體重、剖宮產、24 h內出現黃疸、小于胎齡、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發熱、新生兒貧血、新生兒酸中毒、新生兒高血糖、新生兒溶血病、G-6-P-D缺陷、直接膽紅素峰值、總膽紅素峰值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出生體重、剖宮產、24 h內出現黃疸、小于胎齡、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發熱、新生兒貧血、新生兒酸中毒、新生兒高血糖、新生兒溶血病、G-6-P-D缺陷、直接膽紅素峰值、總膽紅素峰值與發生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有著密切的關系,圍繞危險因素,積極應對是主要的預防措施,鼠神經生長因子及高壓氧是治療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危險因素;預防措施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是新生兒黃疸的一種嚴重并發癥[1],是導致新生兒聽力障礙、腦癱及智能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2],掌握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危險因素,尋求相應的防治措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00例,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00例,根據是否并發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分為觀察組(新生兒膽紅素腦病40例)和對照組(單純高膽紅素血癥60例)。觀察組男29例,女11例;日齡4h- 18 d,平均(5.1±1.3)d;足月適于胎齡兒30例,足月小于胎齡兒4例,早產兒6例;出生體重2 000-3 260g,平均(2 728±319)g。對照組男44例,女16例;日齡3h-17d,平均(6.2±1.3)d;足月適于胎齡兒46例,足月小于胎齡兒6例,早產兒8例;出生體重2400 -3 560 g,平均(3 028+519)g。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均進行膽紅素動態監測,給予藍光照射3-5h,然后停止,觀察身體反應間歇3h,再次照射治療3-5h。觀察組隨機分成A組和B組,A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1次/d,60 min/次;B組在A組的基礎上給予鼠神經生長因子20μg配1 mL注射用水,肌內注射,1次/d。兩組均治療4周。
結果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在性別、人院年齡、產婦合并妊娠高血壓、低體溫、圍生期缺氧、黃疸出現時間、新生兒低血鈉、新生兒高血鈉、新生兒低血糖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出生體重、剖宮產、24 h內出現黃疸、小于胎齡、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發熱、新生兒貧血、新生兒酸中毒、新生兒高血糖、新生兒溶血病、C-6-P-D缺陷、直接膽紅素峰值、總膽紅素峰值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中A組和B組治療前后神經行為評分(NBNA)比較:A組和B組治療前NBN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治療后NBNA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相關因素: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臨床危害較大,是指胎兒出生1周內由于膽紅素毒性作用所導致的急性腦損傷,患兒在得不到有效治療的前提下,可能遺留嚴重的后遺癥。本組資料對單純新生兒膽紅素病和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進行比較,發現出生體重、剖宮產、24 h內出現黃疸、小于胎齡、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發熱、新生兒貧血、新生兒酸中毒、新生兒高血糖、新生兒溶血病、G-6-P-D缺陷、直接膽紅素峰值、總膽紅素峰值與發生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有著密切的關系。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預防措施:①產前做好檢查和健康教育,盡量預防早產、難產及感染。對疑有溶血病者,做好臨產準備工作。②新生兒出生早期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早期發現,及時光療,對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不可常規使用維生素K3、磺胺類、安鈉咖及水楊酸類藥物。
鼠神經生長因子及高壓氧治療原理: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為小鼠頜下腺中提取純化的神經生長因子[3]。神經生長因子是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之一,是神經系統分化、發育及維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蛋白分子,能促進神經系統損傷后的修復,具有增強神經遞質活性、促進合成代謝、維持神經細胞存活、生長、分化和成熟等生物學效應。它能夠促進胚胎神經元的發育和成熟,維持成熟神經元的存活,促進損傷神經元的再生。Cuevas報道,經外周途徑給藥,神經生長因子可明顯防止因Kainin acid或癲癇誘發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的損害,靜脈注射神經生長因子可明顯防止成年鼠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支持全身用藥時神經生長因子可在腦內形成有效濃度。游離膽紅素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影響細胞的氧化作用,而嬰兒高壓氧艙能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增加腦組織的氧儲量,促進腦組織受損部位修復,并且能夠促進患兒意識恢復,減輕及終止驚厥,改善肌張力等。
參考文獻
[1]王曉嬌,姜敏,王亞娟,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早期監測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6):427-429.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研究協作組.中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12,50(5):331-335.
[3]周潔.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神經節苷脂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NBNA評分及肌張力改善的影響[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6(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