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彬
【摘要】2016年,鹽城市教育局出臺了《鹽城市中小學“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2016—2020年)》。筆者通過對近三年課堂教學案例的觀察,闡述了“讓學引思”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的含義,并概括了其六個主要的特征:注重團隊合作;學會靜靜等待;定位兩難抉 擇;延伸社會時事;倡導比較閱讀;擁有生成之妙。
【關鍵詞】讓學引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含義;特征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江蘇省鹽城市教育局出臺了《鹽城市中小學“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2016—2020年)》。筆者根據這三年“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案例的觀察,認為“‘讓學引思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的含義可以概括為:“以小組合作為基本組織形式,啟發式為基本教學方法,問題解決式為基本課堂形式,精心設計各類啟發式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參與人數多,課堂生成多,可以起到示范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其主要的特征為:
1.注重團隊合作。“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求知”作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可見學會合作在21世紀是多么的重要。“讓學引思”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也非常重視這一點,其主要采用的學習方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遇到不會或者難解決的問題,小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協作,一起想辦法解決。遇到課本上的一些可以讓學生實際操作的內容,可以鼓勵學生分組操作和觀察,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更加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一教師在執教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學會合作》時,就讓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外國教育家的彩球實驗。每組9人,1人負責尋找、擺放道具,1人負責計時,其他7人負責拉彩球。兩組為一個對比組。第一組一個接著一個拉,第二組七個一齊拉。5個對比組下來,學生發現始終是第一組獲勝。實際操作后,學生對于課文中“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分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這句話,理解得更加深刻了,懂得合作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2.學會靜靜等待。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文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在學生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我們可以多一點耐心,讓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得到答案,學生的收獲將更大。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一教師在執教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時,就讓每個學生帶兩個蘋果,一個按照通常的切法,從頂部切到底部;另一個攔腰切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等待,直到每個學生都切好。接著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兩種切法后的情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切完后,發現課文中說得沒錯,攔腰切下去后,蘋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可見,耐心等待后,將別有一番洞天。
3.定位兩難抉擇。探究兩難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對于學生來說兩難的問題,讓學生去辯論,去思索,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江蘇省鹽城市市區一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誠實和信任》一課時,就設置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事故的原因有這么多,你認為誰該負責?為什么?”引導學生正反兩方進行有理有據地辯論,從而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事故兩人都有責任。但是作者卻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寫下了自己的姓名、電話,放在那輛車的雨刷下。這令那位車主很感動,他不但不要作者承擔損失,反而打電話向作者致謝,從而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很多時候,“話不說不透,理不辯不明。”明理之后,學生將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做人,很好地做事。
4.延伸社會時事。傳承經典是我們時下最流行的語文教學,在經典永流傳的今天,我們也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課文內容的時代變化,做一個站在時代前沿的人,讓自己永不落伍。如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一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奇妙的國際互聯網》一課時,就點擊了我國2018年11月部署完畢的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還點擊了與國際互聯網相關的——馬云的無人酒店、無人銀行,讓學生知道了國際互聯網工作的原理和具體的應用,讓學生對互聯網的奇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5.倡導比較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部編本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這樣說:“我提出要讓孩子們‘連滾帶爬地讀,主張‘海量閱讀,可以讀一些‘閑書。”“提倡語文教學采取‘1加X的辦法的,就是拓展閱讀。比如教一篇古文,連帶讓學生讀四五篇古文。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讀那么精,泛讀也可以的。有足夠的閱讀量,語感才能出來。”鹽城市“讓學引思”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與這些要求一脈相承,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東臺市第一小學一教師執教《古詩里的數字》,就以“古詩里的數字”為主線,一下子進行了七首古詩的教學,七首古詩分別是:《詠雪》《望廬山瀑布》《秋浦歌》《題秋江獨釣圖》《百鳥歸巢圖》《早發白帝城》《一去二三里》。這位教師以短小的七首古詩,引導學生進行了數字的比較閱讀,并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感悟到了詩歌中的數字美,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6.擁有生成之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預設”,會精心預設每一個環節,爭取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下去。但是,我們知道,課堂中的生成才是精妙之所在。所以,我們要巧妙地挖掘課堂中的生成點,特別是一些突發狀況,讓課堂妙趣橫生。去年,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時,一只受傷的鴿子突然飛進了教室里面,當時,我正好講到“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于是,筆者跟學生說:“你們理解這句話嗎?”有些學生搖了搖頭。筆者接著說:“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們繼續上我們的課,不去驅趕這只受傷的鴿子。看看,我們的信賴能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于是,學生們一邊繼續上著課,一邊觀察這只鴿子。這鴿子和珍珠鳥一樣,先是有點害怕,不敢靠近學生。見筆者和學生們不去傷害它,便開始在教室行間大搖大擺地行走,然后在教室里飛行,最后還落到了學生的桌子上。于是,筆者問學生:“是什么讓這只受傷的鴿子敢在我們教室這樣放心地行走、飛行、落下?”學生齊答:“是鴿子對我們的信賴。”于是,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這句話。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巧妙地利用一下“偶發事件”,促成一些新的生成點,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將別有一番洞天。
明確了“讓學引思”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內涵,知道了其特征,只要我們不斷打磨“讓學引思”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范式教學,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反思,“讓學引思”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就一定能更加精彩紛呈,發揮越來越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附 ?注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二期立項課題(課題名稱:“讓學引思”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研究。課題編號:2017JK12-L2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