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婉瓊
【摘要】書法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漢字承載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直到現在漢字始終保持著非凡的魅力。現如今,小學書法教學不僅是在教學生如何寫一手好字,同樣也滲透了德、智、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硬筆書法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不浮不躁、靜心習字。本文通過對現今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現狀和學生習字情況的淺析,提出了有關提高教師書法教學和學生書寫能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靜心習字;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化通過漢字傳承,書法是文化的一部分,書法教育是文化傳遞的一種方式。小學階段則是學生一生之中學習書法的黃金時期。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應當注重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在引導學生將漢字書寫美觀的基礎上,充分領略祖國文字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當學生書寫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進而引領他們將這些端正美觀的字體變成書法,最終達到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
一、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現狀淺析
(一)學生的書寫習慣亟待培養
大部分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寫字時,態度雖說還算端正,卻有很多的“壞毛病”。翻閱一、二年級學生的作業,便可發現很多學生用鉛筆書寫的漢字并不規范,相當一部分書寫字跡潦草,筆畫不夠流暢,而且字的形狀與大小不統一,結構安排較不科學。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的語文課堂中只有一本生字書寫練習本,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對這項作業的完成程度僅僅是基于作業的要求,敷衍的人居多,并沒有太大的書寫興趣。沒有興趣,便談不上講求書寫技法,也就很難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據統計,將近三分之一的小學生的書寫姿勢不規范,坐姿和執筆的姿勢也較不規范。因此,不少學生所書寫的硬筆字并不美觀,基本的書寫技巧也掌握不到位。
(二)書法教育的師資普遍缺乏
現今很多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有專門的寫字課,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沒有切實發揮出寫字課的作用,很多時候寫字課的課時被其他教學任務所占據。究其原因,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真正專業的書法教師好比鳳毛麟角,許多語文老師不懂得如何上專門的書法指導課,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就干脆改上語文課。同時,部分有書法興趣的學生想加強練字,在挑選硬筆書法字帖的時候,沒有專業的書法老師給予指導,所選的習字帖根本不適合自己臨摹和借鑒,導致事倍功半。
二、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策略微探
(一)潛心教給基本技巧,培養良好書法情懷
中國有句古話“人能寫字,字能寫人”,寫字教學具有強大的潛在育人功能。小學生初學書法之時,對于寫字姿勢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老師要注意端正學生的書寫姿勢,教會學生用心寫字、踏實做人。低年級學生,習慣還在養成過程中,初學可塑性極大。從一年級起,老師就要留心糾偏扶正,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以致正確、端正、美觀、勻稱地寫好每一個字。良好的寫字習慣,是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情懷的基礎。本著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不同的寫字姿勢,有針對性地給予鼓勵和糾正,使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小學硬筆書法的學習奠定牢固基礎。
(二)重視營造書寫氛圍,強化學生練字意識
小學生的意志力、持久力差,在書寫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煩躁的情緒,實踐證明,在寫字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采取音樂輔助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每次組織學生練字時,適時播放一些舒緩悠揚的輕音樂創設閑適氛圍,予以調節煩悶情緒,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書寫效率。再則,在日常的寫字教育中,教師努力營造濃厚的練字氛圍,對激發學生習字熱情、強化練字意識,可以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比如每天組織二十分鐘的寫字練習,不定期開展寫字比賽,每個月對學生的寫字情況進行評星等,這樣潛移默化地營造書寫氛圍,不僅促使學生堅持一筆一畫寫好字,更是寫出了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寫出了堅持不懈的書法精神。
(三)靈活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習字興趣
小學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三至六年級設有專門的軟筆書法教材,一二年級只有配套的生字書寫練習本,都沒有專門的硬筆書法教材。硬筆書法教學更多是融于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比如生字的書寫指導,教學的重點包括漢字的書寫規律和各種漢字常識滲透。習字練習對小學生來說,其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很難使他們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和高昂的熱情。因此,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改變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習字興趣。比如,用講故事的形式,帶著學生興致高漲地走進書法教學內容中。又如,把教材中的執筆方法、書寫規律等知識編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易讀樂學。再如,借助電教手段使抽象的起筆、收筆等書寫過程直觀化,將枯燥的書寫內容生動化、深難的書法知識簡單化,使學生易于理解漢字的形態、結構,認知更為深刻,輕松習得觀察方法。慢慢地,學生逐漸悟到學習硬筆書法的竅門,也就對習字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四)講究范字臨習方法,注重培養書寫能力
對于硬筆書法的學習指導,要于細微之處加以分析點撥,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書寫技法,才能使他們的書寫水平得到質的飛躍。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硬筆書寫能力,我們就得從臨習方法談起。觀察、臨摹字帖是書法學習之路的第一步。首先,要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筆畫,老師要范寫,并且邊寫邊講解要點。比如“點”的寫法:從輕到重運筆,往右下行筆,帶有點彎的弧度,不能硬邦邦的、直挺挺的。再則,注意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字形、分析結構。在字形結構的分析上,不要只停留在“左窄右寬”“上小下大”等層面上,要分析得深入、細致些。例如“聽”“讀”“利”“形”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它們的左右比例、位置高低卻是不一樣的,寫的時候要準確把握不同的結構特點。分析好字形結構,還要注意字的起筆。一個字的起筆很重要,起高了,在田字格中或者整行字中就會偏高,從而導致書寫不工整、整體不勻稱。除此之外,還要指導學生觀察筆畫在不同漢字的寫法變化。有些筆畫看似相像,其實把它們擺在一起對照區分,就能掌握其中的精妙之處,這樣動起筆才能將字寫規范、寫漂亮。例如“四”和“因”這兩個字,都有方框,但寫法不同。寫“四”時,外面的方框兒略有傾斜度,形似上寬下窄的梯形;而“因”字的方框兒則寫得又長又直,像個長方形,如此對照一番,就能將這兩個字寫得端正、美觀。
(五)開展實踐探索活動,提升書法審美水平
開展書法教育,并不是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學校可根據需要,聘請當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少年宮、文化藝術團體的書法專業人員,根據中小學書法教學要求指導學生學習書法。再則,教師也可以征得學校同意,組織學生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以及各級各類書畫展,還可以在學校、年段或班級開展不同形式的書法競技活動。比如,在班級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獎評方法:每周優秀書法作品上墻、每月優秀作業巡展、每學期現場書寫大賽、定期評比“寫字小標兵”等多種活動,既有效調動學生寫字、練字的積極性,又能不斷提升他們的書法審美能力。
三、結語
不浮不躁,靜心習字,是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的最終目標。國家教育部現如今對于書法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是要認真落實寫字教學,真正地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狀況,關心他們的寫字方法、執筆方法、學習態度,從“質”上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硬筆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只要師生不斷地去探索實踐、開拓創新,相信不久的未來將會涌現更多的書法家,將中華民族的文明與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楊衛列.高中書法教育難以有效開展之緣由探析[J].書法賞評,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