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嬋
【摘要】為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提出的閱讀目標和要求,在名著《水滸傳》的閱讀中創(chuàng)新形式,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學生研讀文本編寫劇本,班級設立“水滸小劇場”舞臺進行演繹,調動了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引導其深入文本進行閱讀,通過選擇、閱讀、改編、表演、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用這種形式提高名著閱讀的能力,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名著閱讀;課本劇;水滸小劇場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同時,在課外讀物的目錄中,列出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等長篇文學名著。但日常的名著教學,由于閱讀量大、歷時較長,學生覺得內容龐雜,缺乏名著閱讀的興趣,教師因時間原因只介紹重點章節(jié)或只講梗概,如何讓名著教學落到實處,我在名著《水滸傳》的教學中有了很好的嘗試。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用的是古代白話,質樸生動,簡練明快,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而且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大都形象鮮明,各具神采,給讀者能留下深刻印象。為克服學生閱讀時的畏難情緒,達到讓學生主動鉆研文本的閱讀目標,我采用讓學生編創(chuàng)課本劇,設置“水滸小劇場”表演的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鉆研文本的主動性,有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營造讀書氛圍
在講授課文《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指導學生將文章高潮部分“眾軍漢喝酒巧中計,七雄智取生辰綱”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通過學生對人物的精心揣摩,課堂上的精彩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演的同學興趣盎然,看的同學躍躍欲試,對整本名著的閱讀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趁熱打鐵,八個小組分工,展開課本劇第一環(huán)節(jié)“選擇”。各自選擇了自讀名著時感興趣的、情節(jié)性強、人物性格鮮明的精彩回目。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決定,使學生能充分參與。經過討論,小組共選擇了以下八個故事:序中的洪太尉誤走妖魔;第二回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第六回的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第九回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十二回的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十七回的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第二十六回的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第七十一回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些回目貫穿整本名著,依照這些回目,設計出整學期的閱讀任務,每兩周進行一次劇場表演,要求將之前的回目全部閱讀,以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明白人物的性格變化。
二、深入研讀文本,改寫精彩劇本
確定了每個小組要表演的回目后,指導學生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閱讀”。全班一起去研讀文本,推敲語言文字,體會人物情感。小組成員也要互相溝通,多多交流,只有這一步落實扎實,才能在認真閱讀后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劇本。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改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一步,確定組內分工,明確個人職責。推出編劇、導演,負責組織組員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排演劇目。第二步,展開小組討論,一起編寫劇本。組員一起熟讀內容,熟知背景,明曉主題,梳理清楚本回的故事情節(jié),分為多少個場景,了解這個回目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矛盾要突出。演出時從矛盾發(fā)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fā)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編寫劇本和舞臺演出的“重頭戲”,是最“要勁”、最需要下功夫之處。同時,討論人物臺詞,臺詞體現(xiàn)人物性格。課本劇主要通過臺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xiàn)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要能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可以更加口語化,適合舞臺表演。第三步,確定扮演角色,組織排練演出。明確人物的出場先后順序,并按照角色分工,在記住臺詞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語氣和表情,適時地要來些動作。同時,不斷回歸文本,去努力把文本讀通、讀熟、讀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發(fā)揮學生特長,演繹精彩故事
組內排練好后,到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表演”。根據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的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表演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能力都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小劇場開演時,編演課本劇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改編是一種創(chuàng)造,表演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演員在文本的閱讀理解中會有自己獨特的體會,表演時更能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新性,圍繞劇情的推進和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將動作、對話達到個性化。其中典型人物林沖,學生在不同回目表演時,對他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前期的他安分守己,循規(guī)蹈矩,在被陷害時一忍再忍,不禁讓觀眾都有了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憤怒,后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風雪之中手刃仇人,雪中復仇,讓學生拍手稱快。通過閱讀,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性格變化。明白《水滸傳》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處,人物擁有其個性,即使是同類性格的人,也有不同的精神特質,如魯智深和李逵,都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的英雄,但兩人之間又有區(qū)別。魯智深粗中有細,豁達明理,在“拳打鎮(zhèn)關西”一節(jié)中,他擔心店小二攔截金氏父女,坐在店門口兩個時辰,以拖延時間讓金氏父女遠走他鄉(xiāng)。當他發(fā)現(xiàn)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后,回頭指著鄭屠戶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以麻痹圍觀的人,趁機脫身。而李逵則是頭腦簡單,直爽率真。從而在表演中,突出人物個性特征。
四、反思批判評價,提高閱讀質量
小劇場演出后,要根據同學的表演進行反饋,到了第五個環(huán)節(jié)“評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課本劇編演過程中,學生不斷將戲中人物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不斷去推敲人物語言、眼神、動作等,力求傳神。觀看的學生把臺上形象與自己理解的形象進行對照,把別人對形象塑造表現(xiàn)的技巧與自己的預設結果相對照,他們有的從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有的是從演員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等角度去評價,在評價中慢慢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從活動的開展情況看,學生對名著的興趣更濃了,產生了極大的閱讀期待,都能主動去深入文本進行閱讀,不管是全心投入編、演的表演者還是沉醉于表演賞、析的評價者,都因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水滸傳》閱讀的質量,從而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