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不可忽視的網絡環境對當代學科教育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時代和社會發展也對新時期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培養全面自由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書本內容以外,還要增加實踐操作,要豐富生活經驗,培養成一名智商情商逆商全部正常的優質人才。因此讓學生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多的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們的課堂效率,構建出一個高效的課堂氛圍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總結的經驗,結合新課程改革和網絡大環境對于初中化學做出的具體要求,對如何提好化學課的課堂效率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化學;因材施教;慕課
化學是一門通過理論和實際結合探究問題的學科。初中化學是今后學習材料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甚至是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基礎,所以學好化學,在初中時期就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在網絡時代的大環境背景下,關于對學生們在課堂上聽課能力的培養也十分重要,比如作為老師要思考如何用化學語言化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把生活化網絡化的內容與化學學科特性相結合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明晰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網絡并不是害蟲,應該有效利用這把雙刃劍,取其精華,迫其糟粕,引導學生利用網路學習化學知識,并拋棄舊有備課準備中不再適用的部分。探究出一套適合新課程標準的新教學方法。
1 網絡環境在初中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改進傳統教育模式。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要求我們培養能跟得上時代腳步和社會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反向思維能力。那么相應的,我們在備課和歸納總結時同樣需要有創新點和全面縝密的思維。
2 網絡環境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具體策略
2.1 指導學生深入探究個性化學習方式
目前學生利用電子設備及網絡學習較為普遍,但也有部分學生執著于書本上的知識。因此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也成為了確保課堂教學內容價值最大化的保障。同時,也為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比如,目前學校應該引進電子教學設備,投影儀、平板電腦、聯網化學實驗室等等。對于部分喜歡課外知識,喜歡探索的學生來講,可以把網上實驗室留作課外作業,對于不熟悉網絡環境的學生來講,可以提供學校的化學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實踐出真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更好的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例如在關于有機物的教學活動中,關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可在濃硫酸的參與下加速進行,故此學生們會認為濃硫酸是酯化反應的必備條件。于是我引導大家觀察生活當中的酯化反應現象。經觀察學生們發現在做菜是同時加入料酒和醋會使菜變得更香。由此讓學生們了解到了濃硫酸和酯化反應的關系。
2.2 靈活運用知識,培養舉一反三能力
化學是一門看的見的科學,五彩紛呈的化學反應現象很容易引起學生們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們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也要鍛煉他們靈活的思維,不能發生化學方程式倒背如流,但不認識化學現象,不認識化學物品的顏色氣味狀態,到了實驗室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操作臺,在實驗室中不懂得藥品擺放和什么容器盛放什么藥品的現象。故此我們應該盡量多安排實驗課,有時候受條件制約可以進行化學實驗展示。例如在講鋁熱反應相關知識時,同學們對該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沒有直觀印象,但鋁熱反應危險系數大,故此我準備了實驗展示課。在保護措施妥當后,點燃鎂條同學們的驚呼便開始了。試想一下,就算有的同學日后可能不從事化學相關行業,但我相信這次鋁熱反應實驗將會使他們一生都有印象。此外我會將這節課做成網絡演示課,便于同學們重復學習。
2.3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高效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催化劑相關知識時,我告訴同學們把記不住的知識點和錯題掃描下來錄入電腦中,做成錯題幻燈片,將后面所學的所有包含催化劑的方程式全部總結到課件中,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都總結了滿滿的屬于自己的資料。而這種方法不但使同學們對高錳酸鉀等能做催化劑的物質進行了歸類,還給他們帶來的積累總結,終身學習,高效長足發展的能力。
在講物質的分類相關內容時,我組織了同學進行了自我學習。因為目前網絡課堂上有很充分的教學資源,包括慕課、ppt、課后作業,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于是我布置了預習作業:根據所掌握的化學知識提前在電腦上繪制化學物質分類表格。在課上除了讓同學們展示表格,還在課后對表格進行驗收,用計算機統計哪些物質會是學生們的易錯點,在日后的復習工作中注意強調。
3 結語
初中化學是初中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科,而網絡環境和資源是學生們在未來學習道路上可利用的有效方法,對于網絡大環境的下初中化學課堂該如何高效運用,是當下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淑蘭.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3(12).
[2] 楊凌.思維導圖的結合對教與學的輔助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蓼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