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玲俐
摘要:本文從教學主張的提出,實施途徑和呈現效果等方面探討了分層走班制下自己的教學主張: 探秘微觀,構建認知網絡;體驗宏觀,培養化學觀念。促使教師不斷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實踐經驗,從經驗思考走向理性思考,探尋教育教學人生中的“中心思想”與“未來走向”。
關鍵詞:化學教學;分層走班;教學主張;實施途徑;效果呈現
1 主張簡介
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化學知識?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著我的化學課堂改革的方向?;瘜W課堂除了教給學生化學知識,還教給學生實驗技能,引導他們通過實驗和觀察去探尋自然界的各類物質及其轉化,通過模型和空間構型去了解物質的結構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探尋改變世界的方法。青少年要建立正確的化學觀,通過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讓化學起到正面的作用,利用化學知識科學的生活。
化學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在解決人類面臨自然和社會問題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但是化學是把雙刃劍,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學習化學會將它用到如何保護環境,如何可持續發展上。“白色污染”嚴重,于是我們研發了可降解塑料;不可再生資源面臨耗盡,于是我們研發了新能源和新材料。而一個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學習化學會將它用到阻礙人類發展上,比如偽劣商品會給人民帶來經濟損失和損害健康,核武器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教育學生學習博大的化學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對國家對社會和他人有倫理關懷和義務。
2 主張提出的背景
剛上初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驗方法和知識儲備,比如控制變量法,對比實驗法,壓強差等。但是理科學習習慣不理想,有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是“上課作筆記,下課背筆記”,對于章節知識的結構化和條理化沒有多大概念,有的同學理科思維很不錯,但是不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和實驗的細節,所以答題不嚴謹,更有一部分孩子在初二分層走班的分化中漸行漸遠,所以學習效果差,體驗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開始放棄化學。加之初中化學知識點很多,重點知識比重大,知識點非常零散而碎,很多都是實驗結論,需要記憶。
分層走班,教學內容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如果一個教師沒有駐足思考,會被日常教學生活的汪洋大海所淹沒,無法尋找屬于自己生命的光影和創造的痕跡。所以,我們需要用“提煉教學主張”來對自己進行深入系統的反思和省察,發現并聚焦自己教育教學中的靈魂和核心,探尋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中心思想和未來方向。我想,傳遞學科思想、構建學科理論,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提出了我的教學主張:探秘微觀,構建認知網絡;體驗宏觀,培養化學觀念
3 學科教育教學主張的實施路徑
化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研究物質世界的興趣和欲望,幫助學生了解人們在物質構成、 變化和合成的研究中已經獲得了哪些基本認識, 是通過什么途徑進行研究和獲得認識。筆者經過多年的嘗試,探索出以下方式來實施自己的教學主張,提煉出自己的心得。
(1)科學分層,優化起點。根據初二期末考試中數學和物理成績,結合學生理科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把全年級學生分成兩個層次,學生可以選擇該層次同一時間段任何班級。半期考試以后,第二層次發展很好的學生可以升層。老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的達到因材施教。
(2)精準教學,適應差異。老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教學內容,首先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其次優化教學,精細化教學過程,從而開展精準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3)在設計和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立足在現有實驗儀器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開設實驗課,增加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比如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自制凈水器、檢驗家里用水是否為硬水、用紫甘藍作酸堿指示劑、電解食鹽水等等。
(4)豐富課堂內容,帶給學生廣博的學科浸染,打造知識流量和思維流量同步的課堂。比如講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引進防毒面具的構造。講溶液的概念,讓學生扮演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體會微觀世界里粒子間的關系,幫助概念的建立。
(5)教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初中化學知識很零散,容易懂,但是也容易遺忘。長期以來,老師教的很辛苦,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降,體驗不到成績感,久而久之,學生放棄化學。真正的學習意味著經驗的重新組合與重新解釋,這包括舊知的激活,新課的認知沖突,信息的搜集、選擇和加工,最后形成開放性的認知框架——概念系統和知識網絡。
(6)為優秀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搭建平臺。為了彌補化學課堂的局限性,促進學生去探索實驗,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開始了尖子生的培養計劃,成立了化學競賽小組,每周一次理論課和實驗課。
(7)通過周末特殊作業的布置,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感受化學的魅力,體驗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4 學科教育教學效果呈現
4.1 高效有序的常規教學
無論課堂模式怎么改革,教學常規的五環節都不能忽視.無論倡導什么精神,化學課堂教學的有趣味、有思想、有效果都是最終目標。無論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借助于自編教材和多媒體,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益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4.2 有趣愛學的實驗課堂
經過實踐,我的實驗教學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學生興趣得到激發,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1)演示實驗方面,力求做到規范操作、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
(2)努力開足學生實驗,增設的實驗無論是趣味性還是可操作性都強于教材實驗,所以課堂紀律、操作規范、整理器材等方面都得到改進,所以沒有以前那種亂哄哄場面,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
(3)為了配合教材內容,我們還開發了一些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又能在家里找到材料的家庭小實驗。家庭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也對同步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了促進作用。
4.3 能力提升的化學競賽小組
通過筆試、實驗操作、半結構式面試等途徑,我們選拔出了3%的學生進入到競賽小組。一年下來,無論是動手實驗、撰寫科普小論文等學科能力遠遠的超出初中生的水平,孩子們紛紛表示上高中一定走化學競賽的路。
4.4 豐富多彩的化學學科活動
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我設計了很多活動。比如“棟梁杯”化學用語知識競賽、“化學史上的中國人”的展板宣傳、“垃圾分類”的問卷調查、“泡中凈水節”作品展示、《假如我是水分子》的小論文評比、家庭小實驗優秀實驗報告展示、傳統燃料和新型燃料優劣的辯論會等。孩子們明白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5 樂于思考觀察的課外實踐
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科普報告、小論文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責任感。培養了孩子們用科技指導生活的觀念。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的教學主張取得初步成效,組內青年教師加強學習,組織教學更加規范,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逐漸提高,不知不覺中,化學課成為了眾多泡中孩子最喜歡的科目之一。今后,我會繼續把我的教學主張落實和體現在自己的實踐和行動中,并且隨著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我的主張也會不斷發展、提升。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