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我國對英語教學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然而在農村地區,由于地域限制、師資力量匱乏等原因,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障礙時得不到合理指導,出現很多英語學困生。農村與城市的初中英語教學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農村英語教學中,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容易挫傷學生自信,對素質教育實施極為不利。
關鍵詞:農村教育;初中英語;歸因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06-01
一、出現農村英語學困生的原因
1. 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
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對于英語學科而言更是如此。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很難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這樣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喪失學習興趣。60%以上的英語學困生無法在英語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課超過五分鐘,上課注意力分散,課后不加以鞏固,學生的學習很難取得效果,這也是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2.教學方式死板單一
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教學方式單一死板,上課只為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很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在記單詞時只會死記硬背,也得不到科學的講解及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理解知識,也沒有好的學習方式,學習思維方面也得不到提升,漸漸厭惡英語學習。缺乏合理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學生的教學與指導中也無法掌握學生情緒,對學生學習的困難了解不夠,學生得不到想要的解答,師生關系變得不融洽,最終變成英語學困生。
3. 農村學生的成長環境特殊
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對社會變化和社會人群的了解有限,導致很多學生從小就膽小害怕,在接觸新鮮事物時,不善于表達。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課堂往往不主動提問,也害怕與老師交流。上課時看到老師就臉紅,也不敢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然而英語本身是需要多讀多練大聲說出來的學科,學生不主動、不練習容易產生很大的學習障礙,問題日積月累,成績越來越差,最終成為學困生。
二、改善學困生問題的實施方式
1.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習主動性
英語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設計及規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主動性。在課堂活動設計上,可以讓學生參與更多的教學活動,明確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英語作為學生在方言、普通話之后接觸的第三門語言,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很多東西,很多時候需要記憶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因此通過課本劇的表演或是課堂朗讀的形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其表演或是朗讀之后,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中“ Unit 1 Hello”一課中,作為英語交流最基本的打招呼學習課程,讓學生之間相互練習,并要求學生在課后及生活中嘗試用英語打招呼。通過不斷的練習與思考,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學生練習之后無論練習效果如何,都應及時給予鼓勵,當練習中出現問題時,也應指正學生錯誤,讓學生能夠遠離誤區。當學生潛能得到發揮,打破內向害羞導致的隔閡,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善學困生問題。
2.與學生協作交流、打開學生心結
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應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借鑒和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在英語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交流。要主動和學生“做朋友”,多與某些表現較差的學困生溝通,共同發現問題的根源,在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打開學生的心結,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轉變教育觀念
反思性學習對教材、教師以及其他資源的要求非常高,這就導致課堂不再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唯一場所,而教學內容也不再是單一的教科書。想要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生培養成善于實踐、勇于探索的學習者,教師也必須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更高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
參考文獻:
[1]蘇仁平,韓寶祥.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自身因素調查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5).
[2]劉玲.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黃日蘭(1982—),女,壯族,廣西欽州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