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肥沃土壤。文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出發,深入探討了二者的歷史發展和當前的時代價值,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淵源和價值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轉化和發展創新。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辨證關系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歷史地位
共同的精神家園。歷代中華兒女在生活及生產實踐中共同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形成了傳統文化,這種文化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中華兒女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五千多年來,如忠孝、仁義、誠信等優秀品質,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信念的淵源之一。
重要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近代中國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船精神等,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升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精神命脈。
深厚的文化實力。在我國努力發展成為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軟實力,具有滲透性和隱蔽性的潛力,已經成為文化強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基礎。重拾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二)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民族傳承和發展提供有益啟發。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歷史效應,也應正視其裹挾的消極要素,更要在甄別、篩選、繼承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既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沃土,也成為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命運和基本國情,只有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特色,才能更加堅定的堅持中國道路。與此同時,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基石。
蘊含解決人類問題的普遍智慧。優秀傳統文化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蘊含著解決新時代問題的智慧光芒和諸多啟示?!昂投煌钡闹袊砟顬榈貐^紛爭提供了中國方案,“經世致用”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經驗,伴隨我國國力的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在通過獨特的價值在世界舞臺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發展歷程
醞釀階段(2006-2012年)。200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一方面重點做好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宣傳,另一方面推動思想理論屆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概括提煉、便于記憶踐行。到2012年,理論界的研究達到高潮,很多有分量、有價值的文章提出,認為應該從國家、社會、制度、個人等方面進行論述,為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出階段(2012-2013年)。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
深化階段(2013年至今)。各地積極培育踐行,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2014年后,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在重要講話中,談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修改為“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二)時代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靈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行動指南,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振興中華而團結奮斗提供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關系到社會主義改革的興衰成敗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命運。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價值觀是人們對于事物價值的基本看法、總的觀念,表現為人們對事物相對穩定的信念、信仰、理想,是人們對該類事物的價值取舍模式和指導主體的價值追求模式。核心價值觀在價值觀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支配其他從屬地位的價值觀,是社會制度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原則,是一種文化區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從價值層面回答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為社會發展提供根本價值遵循。
應對當前思想文化領域挑戰的必然選擇。當前思想領域現實狀況呈現出:意識形態建設不足、文化信仰危機、信息渠道多樣、利益訴求多元等特征。面對復雜多變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對于解決當前思想文化領域面臨的多元問題,具有深刻意義。
實現新時期黨的奮斗目標的價值引領。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支撐,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要求。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指該國的凝聚力,文化的普遍認同的程度,以及這個國家能夠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能夠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力,能夠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三、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辨證關系
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體來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和思想上高度一致,二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內生邏輯關系。
(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與“魂”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民族精神、文化追求和高尚情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淵源和價值基礎。古往今來,很多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適應自身民族生存的價值體系,而他們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中國的立國根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據,也只有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具有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風貌,才能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中國實現“硬發展”。
從歷史發展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從民族傳統中生長出來的精神之花,應該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成為符合中華民族民族性和時代性的重要價值引領。
從現實作用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凝聚大眾的作用,必須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將符合大眾審美、趣味、習慣的形式和內容,融入大眾,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從國際影響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獨特的民族的精神標識,只能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發達國家推動全球化進程的過程中,中國必須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價值體系和精神標識。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的“新”與“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突破傳統文化的局限性,賦予了新的時代涵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轉化和發展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文化傳統的繼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拋棄民族的傳統而重新開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提煉出來,又與我國當前社會的發展實情聯系起來,實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哲學思想的時代展現,更加直白、具象,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練。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封建政治的產物,在實踐的檢驗和時代的變化下,有很多內容已經不再適用當今的社會經濟發展,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于新時代的特點和要求,保留了優秀傳統文化最深厚的民族特色,體現出新時代社會鮮明的時代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要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活起來”,就需要做到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傳統文化聯系具體實際,創新拓展傳統文化的含義,根據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以轉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內涵得以拓展和完善,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參考文獻
[1] 鄧心強.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研究述評[M].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5.
[2] 薛學共.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 金元浦,譚好哲,陸學明.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4] 肖琴.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再探討[J].湖湘論壇,2014,28(05):107-113.
基金項目: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專項項目,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BJSZ2018ZX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