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華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發掘數學的語言美、數學圖形的對稱美、數學內容的聯系美以及數學的思想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數學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認為,數學教育在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技能、思維、能力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我認為,發掘數學本身美,可謂是就地取材,將與數學內容相關的美的因素引入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并理解數學美,進而以正確的審美觀點去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達到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下面將就發掘數學的語言美、數學的對稱美、數學的聯系美和數學的思想美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數學的語言美
數學語言既有文字語言,又有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它們構筑了豐富多彩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美不在于它的富美堂皇,而在于它的精確、簡潔。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其文字簡潔、語言精當有序,可以說絲毫不遜于任何一位語言大師。數學中的每個概念都是這樣,凝結了最精煉、概括的語言。如圖所示,表達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邏輯關系,使人一目了然。數學中表達包含關系都采用這樣的韋恩圖,精妙之極。還如“a+b=b+a”,此符號語言清楚、精確地表達了加法交換率。所有的運算定律都可以這樣表示,讓學生好懂易記,實在是“美在不言中”。總之,數學的語言美是其本身特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指出,學生無不感到新奇,從而切實感知并理解數學的語言美,并努力學習,掌握數學語言,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ニ、數學的對稱美
數學中的正方形、長方形、圓等都具有對稱性,學生通過第一印象立刻會被吸引,為觀察到的數學圖形蘊含的美所傾倒,尤其是組合圖形的美,它們無一不是藝術家所追求的形體美。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學會欣賞美會發揮巨大作用。在教一年級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幾種平面圖形組合而成的有趣的圖案引入新課。出示兒童喜愛的造型后,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聲,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課后,他們利用學具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我認為這是一節美的欣賞課,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引發了他們的創造欲,激發了對數學學科的濃厚興趣。不僅是圖形,就連一些數學概念本身也呈現了對稱的意境,如:和—差、奇數—偶數、曲線—直線、分解—組合、平行—相交、正比例—反比例等。學生只有理解其一才能明白其二。課堂上運用數學的對稱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數學的聯系美
在數學中,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章節、內容,通過數學的邏輯定理可有機統一起來,這正是數學的迷人之處,可將學生一步一步引入數學深處,學習更深奧的知識。如“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與“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它們通過運算順序相同聯系起來,前者成為后者的基礎,后者為前者的延伸。又如,分數和除法看起來毫無關系,實際上它們有聯系: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商相當于分數值,這種聯系美是抽象、含蓄、嚴謹的,它必然是從整個某一數學對象的數學理論體系中得到的。再看世界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其形式之多實在令人難以想象,然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高÷2”卻適用于任何三角形。以此為根據,可以推出所有多邊形的面積公式,這種高度的抽象及應用的廣泛,不正說明了小學數學的聯系美嗎?利用乘法使加法運算變得簡單可行,充分體現了小學數學的聯系美。只要一提起在孩子們中間傳為佳話的高斯求和問題: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無不令人為這巧妙的方法拍案叫絕,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聯系美,并能從中得到新奇和滿足,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無限向往和不懈追求。
四、數學的思想美
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小學數學教材中編寫了許多小故事,“除號的來歷”“祖沖之與圓周率”;我國數學家陳景潤身居陋室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華羅庚通過自學成為赫赫有名的數學家等,無一不是教育學生的好素材,能夠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數學的美是人的數學思維與自然界客觀規律的統一,這能使人的本質力量通過宜人的數學結構得以呈現。數學往往能令人體會到新穎奇特的美感。
我國當代數學家徐利治教授曾經指出:數學教育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美的審美能力,從而既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的愛好,又有助于增長他們的創造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遵循和貫徹美育原則,努力發掘數學的本身美,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數學所蘊含的美,使他們在愉悅的教學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完善高尚的情操,充分發展其在數學方面的才能,從而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數學的語言美、數學的對稱美、數學的聯系美和數學的思想美,有時獨立存在,有時又像一個大家庭,相互聯系在一起。數學是一門美麗的學科,美好的事物總能給人永久的享受。
【參考文獻】
[1]吳軍.數學之美[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2]吳振奎,吳炅.數學中的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浙江省溫州市七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