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備課前,應該先鉆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頭萬緒。蜻蜓點水的結果只能是淺嘗輒止。備課是對全部教學過程的總策劃,體現著一個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觀念以及知識積累,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不斷地研究備課藝術,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的育人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備課 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13-02
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新課標是我們搞好語文教學的羅盤,它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語文教育的特點,各學段應把握的重點等都有明確的表述。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表述,語文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才不會走彎路,或誤入歧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種有效的備課方法。
一、調整備課態度,正確認識備課目的
備課是優化教學工作的前提和準備,應該是在對課文進行深入透徹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程度等進行審視、提升、整理的過程。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要正確認識備課的目的所在,才能經過備課活動之后寫出適應性、實用性、有效性均比較強的教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通過備課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業務能力。此外,教師備課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備課中以學生為根本,在備課的每個環節都為學生的成長著想,除了注重知識的傳輸外,還要注重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達到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二、深入鉆研教材,積極與文本對話
教材是“大綱”或“標準”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習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者只有在課前親密與文本接觸,認真地解讀文本,積極與文本對話,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能引發學生思考并對學生發展有效的信息具體步驟:(1)鉆研文字。面對一篇陌生的課文,教者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首先要做的是圈劃生字新詞,辨析形近字及其組詞,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劃出文中含義深刻的重要語句;(2)練習朗讀。練習朗讀是鉆研教材的一項重要環節。作為教者在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應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課文朗讀,朗讀的遍數應不止一遍,達到多遍,應達到讀懂讀透文章的大意;(3)研讀教參;(4)解決習題。對于文后的習題,教者要首先動筆去寫一寫,要深入分析其特點,考慮將習題有機地穿插于教案的設計之中。
三、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學情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學習潛能及個體差異,力爭實現有效備課。只有把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合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自己主動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做到積極參與,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備課時,教師還應設想好課堂可能會發生的意外狀況,模擬學生的反應和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從而找準難點、重點,積極思考應對意外的辦法。在教學方式上要采用適合學生心智水平的,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方式。
四、模擬講授
模擬講授或訓練,作為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教案完成了,是紙上的東西。紙上談兵不一定能取得實戰效果。要進行兩個飛躍,一個是把紙上的東西變成腦子里的東西,成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變成形象,融化在腦海里,形成意識。第二個飛躍是把意識變為行動,也就是能夠按教案的設想進行實際操作。有的教師,寫完教案,要看幾遍,邊看邊想在課堂上如何動作,甚至對著鏡子演示一番,像演員排練節目一樣,如發現紕漏,及時修改補充教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寫了教案就擱置一邊,到了課堂上再臨場發揮,就有點草率了。
總之,備好課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認真搞好備課又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對備課有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殷菊萍 動態備課促進生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2)
[2]姜瑞強 讓教師在合作備課中共同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
作者簡介:
李倩(1991.3-),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