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質量專業人才,學校要想培養出全方面人才,就必須重視加強對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高職院校應當從文化課基礎知識、自主思考總結和社會實習歷練三方面著手改革課程教學,合理的設計培養目標和計劃,以期培育出道德素質強、終身學習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高職專業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改革
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核心素養”以來,世界各國都爭相追逐探究,以期結合本國國情,探索出適合本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高質量的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這就要求各大高職院校結合國家和社會現時的真實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鍛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專業素養過硬、道德素質過硬、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中國夢的實現增磚添瓦。
1現階段我國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遇到的問題
1.1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偏重于理論,未真實落地實施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都在極力推崇“核心素養”教學模式,但由于我國“核心素養”教育體系仍處在探索階段,各種理論層出不窮,導致一些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明朗。出現了一些高職院校旨為向社會和企業輸出“高級技工”,過分側重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核心素養”只是流于表面的口號,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他們很難在現實的工作崗位上有長足的良性發展。
1.2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師專業素質也有待提高
由于教育資源不足等原因,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并不具備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專業素養,他們依舊打折素質教育的旗號,只是在教學形式上有些改變,施行的依舊是傳統教育模式,只重成績和技能,而忽略綜合素養的培養。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核和培訓,而忽略一些公共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占比,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新時代培養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2.1社會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
新時代潮流下,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壯大,一切都在不斷的發生改變,社會和企業對于從業者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純技能型工作者已逐漸無法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一方面,在信息科技時代,很多傳統的人工從事的工作正在逐漸被機器所取代,而人工從事的往往是更為復雜的機器無法完成的工作,故而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獨立處理復雜問題的技能。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也更新換代極快,這就要求現代人才必須養成隨時隨地求知學習的習慣,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用工需求。
2.2個人只有具備核心素質,才能實現終身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越來越普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互聯網促進了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地人們的距離,伴隨而來的,人們之間的交往也更加復雜多樣,各種文化互相交融,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都需要從業者有更高的交流素養。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時代,促進了各個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誕生了很多新的工作職位,各種誘惑層出不窮,個人只有具備很輕的抗干擾能力,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對社會還是高職學生的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都至關重要,只有他們的核心素質提高了,才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
3新時代培養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3.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校園文化環境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很大的影響,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如一些高職院校創立校園文化周、各種各樣的“校園社團”活動、重走長征路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社團活動等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設置獨居特色的文化活動,如食品學院每年都會舉辦“世界糧食周”、“愛糧節糧日”、“食品安全月”等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宣傳和相關培訓,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文化素養,為以后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石。
3.2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養基礎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核心素養的建設,僅依靠校園文化遠遠不夠,應根據發展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修訂培養目標,建立與培養高職學生未來就業所需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習作能力的培養,在社會與企業中利用自我能力快速適應并有所貢獻。
在課程設計上要充分發揮信息時代的各種先進教學資源優勢,立足企業和社會需求,加強校企合作,例如積極開展校外企業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現實企業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了解企業和社會,了解未來工作的真實需求,通過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其專業技能,培養其職業素養,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3.3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新的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育體系中,傳統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已無法適用,必須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加大學生文化素養、精神素養、職業素養在評價體系中的占比。學習質量評價考核體系一定要進行合理的量化細分,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如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考查時,應綜合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文化素養、專業素養、精神素養等方面進行科學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新的時代已經來臨,新時期,高職教育必須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精神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形成,培養更多能夠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敢于創新、思想素質過硬、終身學習能力強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劉艷妮,陳希球.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途徑探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
[2]劉小文,張娜.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與提升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8(11).
[3]張揚.國際比較視角下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7(12):68-69.
課題項目:基于企業需求視角下的高職學生核心素養調查研究,課題編號:H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