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仁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班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方針,以學生為根本,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靈活的教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小組協作中全面發展。本文就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點、現狀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在教學應用上的方法,希望可以給老師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班化教學方法 互動學習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39-01
一、小班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的優點
(一)增強學生自信
小班化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班級活動中,讓學生成為班級活動的主體,學生參與到班級活動中還可以進行想象力的自由發揮。小班化的教學方法還強調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受講臺的約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向老師提問,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擁有更加寬闊的思維空間。老師對學生的疑問還可以進行一一解答,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度,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自信。
(二)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精神
小班教學還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從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發,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缺乏管理協作的意識考慮,采用分組來進行小班化教學,在學習上積極鼓勵學生分工合作、互幫互助,讓學生相互交流有效的學習方法。此外,小班化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一定的激發作用,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使自身的學習更加努力,對于有抗拒心理、懈怠學習的同學還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通過的互相合作、相互監督,不僅讓學生們培養出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更讓學生們進入了更好的學習狀態。
二、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不清晰
老師在采用小班化教學方法時,對教學理念的清晰度不夠高,把“小班化教學方法”與“小班教學”這兩個教學概念混為一談,就單一的認為小班化教學就是對學生數量小的班級進行教學,并沒有深刻理解到小班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有部分老師在教學時還采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小班化教學的側重點,硬生生的把小班化教學變成了小班教學。所以在進行小班化教學時,還需要老師熟悉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意義,充分發揮出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二)教師地位定位不明確
部份教師在采用小班化教學方法時,對教師的定位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正確轉換相應的教學理念,過度放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發揮,忽略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引領作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散漫、無紀律、討論重點不放在學習上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對教學理念重新定位,重視自身在課堂上的引領作用,嚴格把控課堂紀律,構建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班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老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出教師在課堂上的引領作用,對學生進行不斷地提問和解答,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不斷驅使下對知識進行探索,激發出自身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講述時,可以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圖片、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到課堂當中,在課程講解完畢后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出學生的好奇心:“小蝌蚪最后為什么會變成青蛙呢?”,“其他動物會不會也有這些變化呢?”,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們自主討論,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們拓展相關的課堂知識,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采用小組協作教學
小班化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協作、互助思維,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就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互相合作參與到教學情境當中。例如:老師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時,就要弄清楚文章的主體結構,通過提問“這篇課文都描述了哪些主題形象”,讓學生們深入課文去了解課文中描述的四大主題形象。然后老師再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分配角色,在課上進行課文的朗讀,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課文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開展“詞語大比拼”的活動,根據班級情況合理分配紅、藍雙方隊員,保證兩隊實力之間的對等,讓學生在緊張的競爭中學習和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在課后主動完善、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樹立。
(三)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是處于心智發展還不成熟階段,在進行語文課堂學習時對課堂知識不能進行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學習氛圍的構建,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變化,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下一步的思考。例如:老師在解讀《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時,就會發現學生們無法深刻的體會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這時就會有極個別學生出現走神、開小猜的現象,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們分享自己與親人之間的故事,來吸引同學們對課堂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們與課堂內容產生共鳴,這樣不僅構建了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在采用小班化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時,就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例如:遇到害羞的學生,教師就要多加鼓勵,并為這些學生多提供一些展現的機會,使學生克服害羞。又比如:教師在遇到比較調皮、多動的學生時,也不能一味的呵斥,更是要放下包袱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從心理上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在小組分組時老師還可以采用互補型分組方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又讓學生學習到對方的優點,培養出學生健全的品格。
總結
綜上所述,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改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小班化教學時要做好相應的引導,在課堂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控好課堂紀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卓雅.淺析大學英語小班化教學的優勢與遇到的挑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1):179-180.
[2]方玲.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 教育(下),2017(10):70.
[3]謝榮清.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