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元
【摘要】目前國家對于中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也應有這份責任。為了增強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手段和措施去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使傳統文化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本文分析了傳統文化滲透的作用和針對現狀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67-02
一、前言
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在過去的五千年里從未斷流。但是隨著更多舶來文化還有網絡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在中學生以及年輕人群體中的認同感越來越低。在這樣青黃不接的時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擔負這個責任,將傳統文化介紹給學生,使傳統文化能夠滲透到平常的教學過程中。
二、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在語文教學中,會有很多古詩、古文的教學、背誦,這些文字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傳統文化的要素。在教授這些內容時,老師應該更加注意這些內容的正確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老師不應該只是灌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理解。不應該純粹將應試作為教這些內容的目的,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其中的意義以及美感。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這些古詩等傳統文化的元素仍然是要求背誦,并沒有進行拓展,也并沒有讓學生去有更深的理解。這樣的現狀需要改善,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體現出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作用
(一)能更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現在這個階段,將傳統文化融入平常的教學內容中,滲透進語文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可以使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更加宏觀的認識,然后慢慢會有一個整體到微觀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才可以說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一個更整體的認識。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對于文化背后的故事以及歷史有更清楚的認識。
(二)能更好塑造學生的三觀
能夠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精華。一些不適合時代的糟粕都已經被剔除。所以學生學習了解這些傳統文化會有更正確的觀念灌輸,有利于他們在青春發育時期一個正確觀念和人文情懷的形成,也有利于之后正確三觀的形成。在語文教學中,成績并不是最終目的,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形成一個正確的三觀,對于以后的生活學習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三)能更好樹立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自尊心
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在學習這些傳統文化時,會對于我們國家的歷史人文有更好的了解。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增加自己對于國家的了解,會更有利于學生民族觀念的形成,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愛國自尊心以及自豪感上更進一步,從而形成自己對于自己國家更為豐富的愛。
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宏觀措施
(一)豐富教學形式以及內容
語文教學并應該只存留于紙面,而是要采取更多樣的形式去闡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課本中的內容發散開來,對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歷史以及文化等進行拓展,使學生有更濃厚的興趣,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教學方式上也要進行創新。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使得學生有更為生動具體的理解。
(二)深入剖析課文背后的精神內核,并聯系實際
能夠選入教材的古詩以及古文大多都是有很深刻的精神文化教育意義的。所以在教授完表面的文字知識后,還應該將其背后的東西深挖出來,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更為深刻的東西,并對這些文化內核進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從精神文化層面進行升華。
(三)去豐富學生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生活
很多學生都是在課堂上的一點時間才會對這些傳統文化有一些了解,在下課放學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多的接觸。所以沒有一個理想的環境去培養這種傳統文化的感覺,會使課堂上的教學暗淡無光。所以應該讓傳統文化進入每個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去接觸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物件、書籍、音樂、節目,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真正的了解。除此以外,語文老師也可以多舉辦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外活動,比如古詩接龍、打燈謎、寫毛筆字等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這樣一來,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喜歡上傳統文化,進而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再去學習就不枯燥了。
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微觀措施
(一)把傳統文化教育在語文課堂中貫穿
語文教學中將統文化進行貫穿,目的是為了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讓所學知識可以和文化融通,感情和內涵都有提升。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來,潛移默化、不露痕跡地使學生想要去學習這些知識,了解這些文化。傳統文化教育中也有很多道德以及情感上的教育,在知識和考試內容之外,還要有更加重要的文化暈染。
(二)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實踐活動中
傳統文化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也要不斷滲透到學生課外的活動中。在語文教學時,一定不能只是去依賴教材,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據教材內容,去演化,去發展,比如課本上的內容去表演,去演講,去辯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使學生更加接近于傳統文化的本質,對于之后的人生道路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指導。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有意指導,使學生可以認識到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東西,從而化為自己身上的人格和三觀。
(三)在作文中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積累
很多大家作品都是學生們需要背誦的課文,老師要讓學生去背誦,熟練背誦是第一步,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文章和詩詞中的意義,然后就是在自己的文章中進行運用,將自己積累的這些文化精華運用到作文之中,是文章的文化底蘊。這些作品都是值得反復咀嚼的思想精華,對于作文,對于人生都是財富。
(四)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
將傳統文化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結合,可以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有助于之后的生活學習。這樣的做法很多,比如張貼懸掛一些名言古訓,把教室布置得更有文化氣息等等,總之就是讓學習環境更有文化氣息,使學生得到不斷熏陶,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
(五)讓學生走出學校,在課外感受傳統文化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可以讓學生去熟讀一些著名的古典書籍,比如四書五經等等,這些都是幾千年被證明了的經典,經歷大浪淘沙依然歷久彌新。在這樣的作品中,學生更加可以感受到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歷史文化。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們去參觀一些歷史博物館以及本地的一些文化遺產,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這樣的親密接觸中,讓學生獲得心靈震撼以及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傳統文化滲透進入語文課堂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去擔負起責任,努力去傳播傳統文化。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去喚醒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去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念和獨立人格需要傳統文化的輔助,因為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當中,會有很多解釋現在年輕人和學生疑問的答案,藏在其中,需要老師這樣的引路人去引導,學生才會有興趣,進而熱愛。這樣說來,傳統文化應該在初中生中傳播,應該去進入他們的心靈深處,去帶給他們啟迪和美的享受。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所以一定要從這個階段就開始培養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自己祖國的文化歷史更加了解,也可以產生自己心中的興趣。而且,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就是在這個領域中為學生提供了一方國學的土壤,在這片傳承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學生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從而將自己的思想升華,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真正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以及發揚者,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上進,更加注重自己的行為,為國奮斗。
參考文獻:
[1]陳晨.論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成才之路,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