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相對,是指圍繞某一議題有機組合幾篇文章,師生共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一種新型閱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既可以獨立思考,又便于合作交流,有利于發展學生語文智慧。因此,本文以“主題”為議題,研究了小學語文在群文閱讀中的有效應用,希望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群文閱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由“知識”轉向了“能力”。因此,語文教學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喂養式”“灌輸式”的傳統課堂一去不復返,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小學生還無法做到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針對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完成“被動學”到“自主學”的過渡。而“群文閱讀”作為一種群體閱讀形式,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教師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學生相互討論思考,是一種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思考力的教學方式。因而,群文閱讀適用于教學過渡階段。那么,如何將群文閱讀應用于發展學生智慧的語文課堂呢?接下來,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論述。
一、 組織聯想式群文閱讀
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啟發聯想是培養學生思考力,發展智力的有效路徑。因而,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主題群文閱讀,建立起幾篇文章的內在聯系,并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的方式發現閱讀文本的內在聯系,從而鍛煉聯想能力,提高語文思維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最終發展語文智慧。
例如,在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中,我要求學生通過聯想的方式,將幾篇文章融合起來,變“神話”讀本為“科幻”讀本。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挑選幾篇“神話傳說”主題的閱讀文本,包括:《普羅米修斯》《諸神創世》《盤古開天地》《巨人伊密爾》;之后,和學生一起閱讀這些故事,分析故事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聯想、想象,組織一篇科幻小作文,從而建立起閱讀文本之間的聯系。在組織作文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提示,學生互相交流、交換意見。在聯想式的群文閱讀中,學生既拓寬了視野,又提高了思考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所以,組織聯想式群文閱讀,可以發展語文智慧。
二、 展開發散式群文閱讀
培養發散思維,學生能夠全面看待事物的角度,能夠提高想象能力,能夠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群文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發散式的閱讀方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發散能力,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發展語文智慧。那么,具體該如何做呢?教師可以以某個主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展開發散式群文閱讀,多角度、多方向解讀閱讀文本。
例如,在以“少數民族”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中,我就組織了發散式群文閱讀,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立意點上解讀文章,開拓思維,提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給出幾組閱讀文本,包括:《草原》《白楊》《絲綢之路》《客家民居》《火把節之歌》;之后,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閱讀小組,共同閱讀這幾篇文章;在讀完之后,要求每個小組在組內組織一個“暢談會”,即,組員各抒己見,談自己的閱讀感想;然后,要求組內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即,有關“少數民族”這一主題,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抒發感想?以此來發散學生思維,豐富看待問題的角度;最后,要求每個小組進行“讀書匯報”,總結這節群文閱讀課的所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獨立思考和發散思維的能力,發展了語文智慧。
三、 進行互動性群文閱讀
在傳統的課堂上,由于氣氛過于嚴肅、拘謹,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這導致學生無法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鑒于此,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要吸取教訓,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而群文閱讀是由日本的“群書閱讀”演變而來的,是一種較為輕松的閱讀模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促使學生開發智力。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互動性群文閱讀,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以“親情”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中,我就組織了互動性群文閱讀,促使學生交流討論,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智力。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挑選幾篇有話題性的閱讀文本,包括:《地震中的父與子》《落花生》《背影》《金色花》;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接力朗讀,品讀文本中的細微情感;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就閱讀內容進行討論;如,這幾篇文章都是如何表現親情的?又如,同學們認為正確的親情觀是什么?在討論中,學生通過交流、互動,開闊了看待事物的視角,鍛煉了思維,逐漸提高了獨立思考能力。所以,互動性群文閱讀,有利于發展學生語文智慧。
總之,群文閱讀是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過渡的有效方式,是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增加語文智慧的“利器”。
參考文獻:
[1]林芳.試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5(13).
[2]李貞.快樂閱讀綻放精彩——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J].發現(教育版),2016,37(1).
作者簡介:
劉艷芳,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