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本地理知識點的重視程度較高,忽略了學生們地理素養及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們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出現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缺失的表現,影響初中學生地理學習效率。因此,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地理;文字表達能力;培養教學
地理文字表達能力主要是指在地理學習、練習或考試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闡述自己的意見、觀念、思想及情感等方面的技能,是將自己內心理解、想法、實踐經驗運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使得編得更加有條理、科學性及系統性的能力,屬于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地理綜合素養之一,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了分析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途徑,筆者針對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缺失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一、 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缺失的現狀
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缺失,且地理文字表達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文字表達過于口語化,很多地理專業的專業術語應用不規范,導致地理學科回答失去該有的嚴謹性及科學性特點;第二,在地理文字表達過程中存在地理原理不明確及地理概念不清晰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存在地理知識結構思維上的欠缺及不足現象,多數專業地理概念及原理理解不夠徹底,概念混為一談,在地理文字表達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錯誤,地理知識結構中邏輯層次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學生們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掌握及應用程度不深,使得學生們地理學習的層面停留在較淺階段。第三,學生們在文字表達過程中存在文字表述不準確、表達過程中不全面、分析不夠透徹等現象,在練習或者考試過程中,當學生們拿到主觀題,未能結合題目設定的語境進行針對性的思考及分析,多數學生僅僅是針對較為淺顯的問題進行表面解答,對于題目的解答,語言分析深度不夠,多數文字的表述不準確。最后,是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錯別字,地理題目回答過程中存在知識性錯誤的詞匯表達,且書寫過程中存在字跡潦草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學生在學習、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存在學習態度不端正、不重視等因素導致的。以上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的缺失及問題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們地理學習整體效率及質量,導致學生們地理學習能力不高,影響地理課堂教學整體質量。
二、 學生地理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 指導學生準確把握答題角度,規范文字的表達
在地理問題的文字回答過程中,雖然考試不以測試學生們文字表達能力為主,但學生們在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缺失及問題會導致考試評價過程中教師出現理解方面的偏差,學生可能以為自己的表述已經十分準確及規范了,但在教師看來并不是。因此,在規范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應提出以下規范及要求,首先,在文字組織及表達過程中必須具備邏輯性、嚴謹性及科學性的特點,保證文字表達前后屬于連貫、有層次及存在因果關系的,而不是前言不搭后語;第二,在文字表達過程中必須使用規范的地理專業術語進行表述,減少歧義現象的出現;第三,回答問題的內容盡量保證簡約、完整及協調,在寫答案的過程中不要寫過多的與答案無關的廢話、不要出現前后重復啰嗦的現象,語言應保證簡潔明了,且書面整潔,盡可能不要亂涂亂改。
(二) 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多練的機會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多給予學生思考、解答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重視地理知識的教學基礎上針對性地指導文字表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留出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展開文字表達能力的練習,在學生們利用文字表達自我觀點后針對文字表達這塊內容進行規范性的講解,提高學生對于語言規范表達的重視程度,糾正學生文字表達過程中眾多的不規范、不足之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有這樣一個題目:吉爾吉斯斯坦存在較多的林木及山地等豐富的資源,農業方面主要以棉花和小麥等種植業為主,在楚河中游地區,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合資建設的造紙廠的規模及產量屬于中亞地區前幾名。請問吉爾吉斯斯坦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多數學生的回答為“該地區處于河谷平原地帶,存在地廣、氣候明媚、水源充足及農業資源較多的優勢,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一答案看起來似乎不存在問題,但其中表述不夠充分、語言不夠規范。規范的回答為“河谷平原地帶具有平坦寬闊的地勢,氣候溫和、河流眾多、水源較為充足、周邊地區存在較好的農業基礎,擁有豐富的農產品,具有便利的交通,屬于該地區經濟、文化及政治發展的中心地區,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三) 重視文字表達措辭的準確性及嚴密性,使用地理專業學科術語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們使用規范性的地理學科語言,使得文字表述看起來更加簡潔、明了、貼切及科學,提高學生們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由于語言文字表達不規范及不專業產生的扣分問題。在規范專業術語的使用過程中,多數學生容易把“降水”表述為“降雨”,這術語地理知識中兩個概念的東西,一旦應用錯誤將會導致回答整體效果受影響的現象出現,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專業術語的準確運用,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結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們地理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訓練,通過實施指導學生準確把握答題角度,規范文字的表達、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及重視文字表達措辭的準確性及嚴密性等多元化的途徑,促進學生們養成規范文字表達的習慣,從整體上提高初中地理學科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志軍.高三地理復習中“文字表達能力”提高策略[J].文理導航,2015,10(3):78.
[2]程忠園.提高初中學生地理表達能力的探究[J].時代教育,2017,22(12):127.
[3]邱海英.巧設活動問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地理教學,2016,30(2):42-43.
[4]黃洋圖.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J].考試周刊,2015,15(57):143.
[5]袁文中.培養學生地理語言表達能力的三個途徑[J].甘肅教育,2015,26(12):111.
作者簡介:
張志偉,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