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芳 代蕊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娛樂消遣選擇,旅游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民族村寨承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許多人慕名前往,因此民族村寨旅游成為了旅游業發展的又一著眼點,現如今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但其在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且本身起步晚、基礎差,需要有關部門著力改善。
關鍵詞: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問題;對策研究
民族村寨是古老而璀璨的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前代心血的結晶,彰顯了獨特民族文化的魅力。民族村寨旅游模式的興起標志著以民俗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在我國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隨著這種旅游模式的蓬勃發展,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獨具風格、聞名海外的民族旅游村寨。但隨著民族村寨旅游模式的興起,旅游業在整體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環境破壞問題、文化古跡留存問題、經濟收益問題、利益共享問題、民族發展前景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民族村寨旅游的進一步發展,亟待有效的解決和處理。
一、民族村寨旅游發展中的現存問題
(1)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原有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導致環境破壞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大量的游客涌入同一個旅游地點,超過了當地環境的承載力,因此導致了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二是現代化理念的深入推廣,當地居民對于自然環境的敬畏感和責任感有所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因此會不顧及自然環境的承載量而接待更多的游客。因此,民族村寨在發展當地特色旅游業的過程中,應根據當地環境的承載限度來對接待的旅游人數加以控制,尤其是一些生態原本就較為脆弱的地方,這也是民族村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根本原因,村寨居民秉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效益。如一些村寨為促進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大興土木,不僅盡數砍伐村寨周圍的樹木,而且修建了許多的現代化磚砌房屋,將原本的木屋取而代之,破壞了田園風光,降低了人們在欣賞民族文化時的體驗感。
(2)經濟效益十分有限。民族村寨發展旅游,往往將推動經濟的發展作為最重要的目標,而其采取的方式通常是“以旅興農”,通過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收入來促進農業產出的增加。目前大多數民族村寨發展的是粗放型旅游業,旅游的發展過度依賴于政府的支持,旅游經濟效益的增長也單純地依靠接待更多的游客。許多民村寨開發的旅游產品過于單一,一來使游客不愿意再次消費,二來也使村寨難以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民族村寨旅游產品的單調、缺乏創新力以及村寨之間旅游產品的高相似度從根源上決定了村寨旅游發展水平不高,經濟效益也難以獲得。只有考慮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才能從源頭上改變當下旅游人數多、消費水平低、經濟效益差的現狀。
(3)利益分配不均衡。民族村寨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民族傳統文化的保留,還要注意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西部地區較東部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因此以民族村寨旅游業來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能夠在緩解貧困地區的脫貧壓力,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且在發展水平不高的民族地區往往缺少充足的資金和高水平的人才,其發展旅游業往往對地方政府的撥款和一些大型企業較為依賴,而一些開發商片面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往往將村寨居民排斥在利益分配主體之外,造成旅游收益無法惠及所有村寨居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化社會矛盾,不利于村寨和諧氛圍的形成。
二、促進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的策略
(1)加強保護生態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力度。為了促進民族村寨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對旅游業的發展進行合理規劃,這不僅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和村寨之間的旅游業務雷同,而且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各民族村寨的生態意識和文化保護意識。民族村寨最珍貴的旅游資源是未加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原汁原味的民族傳統文化。只有對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在保護的前提下有序開發才 能保證生態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不受嚴重破壞,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2)民族村寨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因地制宜。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非常獨特的,因而各民族村寨的建設都應充分展現自身的獨特魅力。中華民族文化多元,各民族都展現出了別具一格的風采,而不同的文化也就構成了豐富而絢麗的中華文化。因此,各民族村寨首先要對自己的村寨進行透徹的分析,尋找到自己的獨特魅力,形成屬于自身的風格特色,并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這樣才能避免與其他村落業務雷同,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3)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民族村寨旅游是基于民族村寨區域資源整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型產業,不僅需要資金支持、資源合理利用,而且需要協調各區域、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因此建立涉及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多方利益協調機制,保證旅游業發展所得利益的合理公平分配,這有助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在民族村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應有效遏制市場失靈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及時阻止利益的不公正分配,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對民族村寨旅游市場進行監督和調控。
三、結束語
隨著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不斷發展,旅游業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著力點,旅游業的發展往往能大幅度帶動當地整體經濟的發展。對于民族村落聚居地而言,發展民族村寨旅游業無疑最能夠發揮其特長和優勢,一方面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能夠宣揚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只要妥善地解決民族村寨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采取合理有效地策略和措施進一步促進其興旺發展,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民族村寨的價值,推動經濟、文化、生態文明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永常.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5,23(2):102-107.
[2]黃守峰.我國民族村寨旅游營銷研究綜述與發展對策[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7(2).
[3]黃亮,陸林,丁雨蓮.少數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西雙版納傣族園為例[J]. 旅游學刊,2016,21(5).
[4]曹端波,劉希磊.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模式的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18(10):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