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輝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063-01
摘 要 基層黨建工作在全黨的工作開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能夠全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在基層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要對黨建與業務、嚴管與厚愛、實與虛等三個方面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基層黨建工作站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 新時期 基層黨建 三個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基層黨建工作是我黨執政地位的充分保障,只有建設起牢不可破的基層黨組織隊伍,才能讓我黨以及人民的事業取得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開展對企業的政策執行效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企業經營管理成效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處理好基層黨組織黨建與業務、嚴管與厚愛、實與虛三個層面的關系是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基層黨建工作新形勢下面臨的新要求
在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黨對要對我國目前所處的復雜執政環境進行清晰的認識,對我黨內部仍然沒有有效解決的一些思想不純、作風不同的問題進行正確認識,在很多基層黨組織中就問題的反復出現仍然比較嚴重,而且在新的發展時期基層黨建工作還需要面臨新的問題,由此看來,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在基層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將建設我黨的長期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以及純潔性作為黨建工作開展主要任務,政治建設作為整個黨建工作開展的統領,理想信念的根基作用,來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整體水平。目前基層黨建工作仍然面臨著業務開展瓶頸問題,急需實現創新;在大型企業發展精準政策性定位的前提下,傳統治理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如何實現在新時期下企業的不斷轉型升級發展,不斷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不斷適應當前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基層黨建工作不僅要針對決策層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全局進行科學的謀劃,要充分發揮出基層黨建工作的具體作用。
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弱化現象,不能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著統領作用,基層黨建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黨建工作與業務開展出現了嚴重的脫節。一些基層領導干部過分注重業務發展,,對黨建工作的組織力度不夠,從而導致黨建工作逐漸出現邊緣化問題。
一些基層的黨支部書記對黨建工作不能進行全面把握,實際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缺乏有力的措施;一些基層黨員不能夠積極的解放思想,在黨建工作中甚至存在不作為現象,業務開展能力也嚴重不足,導致基層黨建工作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嚴重不符。
基層黨建工作在很多情況下對工作制度的落實不夠嚴肅,不能夠嚴格的開展基層黨組織生活,甚至還出現了基層黨組織生活趨于娛樂化、庸俗化的現象;黨員民主評議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很多黨員都存在不得罪人的思想,不能以真正的業務開展能力以及質量作為考核依據,也不能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二、處理好三個關系,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一)處理好“最大政績”與”第一要務, 為黨建工作開展提供新動力
在實際進行企業治理過程中必須要將黨組織融入到治理結構中,在進一步落實黨組織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合理地位,在企業治理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出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因此首先必須要建立起完善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體系。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進一步推動黨組織結構,實現科學發展。要針對黨建工作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進行有效解決。其次,要針對當前的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和改進。將黨組織的決策、制度執行、各個環節的責任進行進一步明確。進一步實現黨組織活動開展的程序化[2]。
(二)處理好嚴管與厚愛關系,提升黨組織建設強度
不管以后還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嚴管與厚愛保持一致。在黨組織隊伍建設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理解片面的問題。要始終堅持嚴管與厚愛的靈活應用,既要實現黨組織建設的長期性嚴管,也要充分認識到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厚愛的必要性,要避免走向極端。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談話、提醒的措施對黨員問題出現了違紀現象進行嚴格檢查和處理。
(三)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基層黨組織建設目標必須要保證“實”,要以實際發展情況為基本出發點來做好工作規劃,這樣才能為黨建工作夯實基礎。其次,黨組織建設必須要保證內容開展的“實”,要緊緊圍繞黨組業務開展來發展黨建活動,為黨建創造良好氛圍。要做到實中求效,黨建管理工作開展必須要以實效作為最終目標。要實現整個黨建管理工作的形式、內容、制度實現高度統一,針對基層黨組織要定期的開展定性以及定量的考核,讓黨的示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黃娟,米華全,陸川.智慧黨建:內涵特征、體系架構及關鍵技術——以“智慧紅云”黨建系統為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01):84-87.
[2]吳愛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新貢獻[J].犯罪與改造研究,2009(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