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山 鄭曉娟
摘 要:輔導員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有著重要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目前我國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研究很匱乏,不夠系統和深入,這些研究主要是圍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問題、問題成因、提升對策與路徑三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職業能力
輔導員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對各個等級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高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同時直接關系到輔導員的職業勝任力和自我效能感,對其工作信心和職業認同有著重要影響,事關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2017年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平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工作職責,這里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內,但不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狹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即是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價值引領、道德培養的本領與素質。
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輔導員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研究輔導員職業能力的著述也涉及到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圍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問題,問題成因,提升對策與路徑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問題
當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很多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強、水平不高,具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專業知識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解不深入。馬小紅在調查研究后認為一些輔導員專業知識基礎薄弱、職業道德缺失、教育能力不足[2]。李靖宇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很多輔導員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馬利娜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大多數輔導員理論知識不足、理論水平不高。
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掌握不到位,運用不靈活。李靖宇指出,不少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教條化問題,導致教育引導缺乏說服力。有學者認為輔導員隊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很少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思想傾向、個人愛好等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3]。丁笑生指出一些輔導員沒有適應環境變化,較好地通過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感染力[4]。
三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領悟不深刻。馬利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大多數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夠完全理解,工作效率低下。李靖宇開展實證研究后認為,不少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不能準確把握,對大學生思想問題了解不夠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5]。
李向東在其2015年發表的文章中指出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亟待提高。王顯芳在2016年發表的文章中也指出輔導員思想理論素養需要提高。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強的成因
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強的成因,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很多輔導員所學專業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系統學習。焦佳指出,相比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國內高校沒有開設專門培養輔導員的專業,缺少針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養的專業課程教育,輔導員缺少專業依托。有學者指出,輔導員準入制度需要加強,當前招聘了不少專業不對口的輔導員,這些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基礎缺失[6]。牛丹認為在輔導員職業準入上,很多高校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及相近專業的要求,這就使得很多對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正確、全面認識的人成為輔導員,導致整個輔導員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強、素養不高。
二是不少輔導員被大量的事務性工作纏身,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時間不足。馬利娜認為一些高校沒有明確的輔導員工作內容和職責,將很多瑣碎事務交給輔導員處理,導致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主責主業關注不夠、工作能力不強[7]。牛丹指出,輔導員的工作繁瑣復雜,占用了大量時間,容易導致職業倦怠,使輔導員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等能力缺少動力和時間。王新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指出,輔導員工作邊界模糊,要應對大量的學生事務性工作,很難擠出時間通過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成長成才[8]。鄧清也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國內某知名理工科大學輔導員普遍反映缺少職業能力提升的時間。
三是很多高校缺少針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系統、有效培訓。有學者認為現有輔導員培訓較為碎片化、缺少系統性,多為授課講座,缺少實踐環節,針對不同工作年限、專業出身、研究方向的個性化培訓不足[9]。鄧清通過對某知名理工科大學輔導員的調查指出,輔導員對該校的職業能力培訓實效性評價普遍不高。李靖宇認為,高校針對輔導員能力的培訓存在形式多樣性不足、內容針對性和工作計劃性不強的問題,表現在培訓形式以講座為主,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情景教學等形式不足,進而影響培訓效果;培訓內容缺少對不同輔導員工作年限、能力水平、學科專業、職業發展方向等方面差異的考慮,培訓針對性有待提升;調查數據顯示不少高校對輔導員培訓缺少比較系統完善的計劃[10]。
四是有些輔導員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規律的主動學習與深入思考。牛丹認為很多輔導員敬業精神和專業精神不足,對工作研究和思考的廣度、深度不夠[11]。鄧清通過調研、訪談發現我國某知名理工科高校輔導員自主提升意識不強,培訓學習和進修的積極性不高,沒有自身職業能力提升的長期計劃。李靖宇指出,輔導員缺少對工作全面、細致的審視和反思,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少,難以發現制約其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對策與路徑
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對策與路徑,學術界的主要觀點有五個。
一是在職業準入上,高校招收輔導員應要求其為思想政治教育及相近專業,或開設專門培養輔導員的專業。焦佳認為,提高輔導員隊伍職業能力需要有專業支撐,應開設輔導員專業,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專業教育,培養具備過硬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輔導員。鄧清提出高校應優化輔導員準入機制,在招聘輔導員時除了考慮學校學科特色外,還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及相近專業的招聘數量,從而提高整個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與素養[12]。
二是高校要明確輔導員崗位職責,讓輔導員擺脫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保障其有時間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李靖宇認為高校應重視輔導員職業地位、科學定位輔導員職業角色、明確其工作職責,不讓輔導員成為“保姆”“勤務工”,保證其有時間對工作進行反思、研究。鄧清提出學校應該使輔導員有時間進行職業能力提升。
三是高校須開設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針對性培訓。李向東認為,高校要完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內容、豐富培訓形式、拓寬培訓渠道,積極采用掛職鍛煉、社會實踐等培訓形式,安排輔導員到學生實習、實訓單位參觀學習、掛職鍛煉,以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13]。有學者提出高校應該制定培訓規劃,建立多形式的培訓體系,通過培訓來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努力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家[14]。莊晨忠提出,高校應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有計劃的培訓,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職業能力與素質。馬小紅認為高校應科學制定培訓內容體系,豐富培訓形式,通過開展體驗式培訓和團隊培訓,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
四是高校應通過考核、獎懲等方式引導、激勵輔導員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與思考。張宏如認為高校要建立、完善輔導員考評機制和獎勵機制,通過制度建設調動和保障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有學者提出,高校應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指標體系和獎勵機制,將優秀網絡文章納入輔導員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從而激發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提升其專業能力[15]。黨惠敏認為高校應豐富輔導員考評主體和方法、提升考評工作的科學性,加強考評結果的運用,考評結果為優秀的人員在評獎評優、授予榮譽稱號、職稱和職務晉升、薪酬上調等方面優先考慮,以此激勵輔導員積極進取,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素養[16]。
五是輔導員要積極主動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把握教育規律、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張遠芝提出輔導員應通過培養全局意識、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能力,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學生開展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互聯網和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17]。吳海燕認為輔導員非常有必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尊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輔導員應通過網絡媒介增強與學生間的理解信任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18]。王顯芳認為輔導員要加強學習、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提高思想引領能力[19]。李向東提出輔導員要系統、深入學習政治理論的最新內容;熟練掌握和積極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教育,針對教育內容、目標、對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具體方法;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藝術,運用語言藝術、善于把握時機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何磊磊提出輔導員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站在全局高度分析、處理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探索多樣的、高效的教育手段,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0]。
四、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國內研究的反思
一是研究起步晚、成果少。我國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研究興起于2012年,目前相關研究成果還很少,在中國知網上,以“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為篇名,截至2019年5月6日,文獻中搜索到的成果僅33項。在萬方數據庫,以“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為題名,采用精確搜索,截至2019年5月6日,各類論文中的成果僅14項。
二是實證研究匱乏,研究科學性不夠高。上述中國知網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33篇研究成果中實證研究不足四分之一,在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中涉及到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成果也缺少實證研究。要想全面、客觀、科學掌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具體問題及其成因,進而提出能力提升的科學有效對策,不能主要靠理論研究,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實證研究,但當前國內這方面研究還很薄弱。
三是已有研究不夠全面、深入。已有研究缺少通過充分運用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提升育人合力來加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研究。例如,現有的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強成因的研究中極少提及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高校沒有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200名本專科學生配備一名專職輔導員,這就造成了輔導員嚴重短缺,大大加重了輔導員的事務性工作,而超負荷工作又往往沒有對等的報酬,這就在無形中削弱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不利于其能力提高。現有研究成果中,關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的問卷調查在問題設置上存在代表性不強、數量不夠的問題,因此研究不夠科學、全面和深入。
各地區、各層次和類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積極探索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具體對策和辦法,及時總結經驗、形成理論,推動研究的深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29.
[2]馬小紅.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74.
[3]馬利娜.高校輔導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方法[J].中國培訓,2015(20):186.
[4]丁笑生.網絡渠道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J].教育與職業,2015(08):49.
[5]李靖宇.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河南中醫藥大學,2016.27.
[6]張莉,魯萍,杜濤.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與專業化發展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8):131.
[7]馬利娜.高校輔導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方法[J].中國培訓,2015(20):186.
[8]王新偉,李靖茂.輔導員運用新媒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路徑研究——基于廣東省部分高校的實證調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06):87.
[9]焦佳.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6(02):99.
[10]鄧清.理工科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36.
[11]牛丹.論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D].江南大學,2012.37.
[12]鄧清.理工科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49.
[13]李向東.論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之提升[J].許昌學院學報,2015,34(06):150.
[14]張宏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9):119.
[15]莊晨忠.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J].教育評論,2017(01):84-85.
[16]黨惠敏.陜西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西北大學,2018.56.
[17]張遠芝,谷軍.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職業能力研究[J].才智,2018(05):132-133.
[18]吳海燕.增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9):64.
[19]王顯芳,牛小游,安利利.論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基于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的視角[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6,18(02):158.
[20]何磊磊.提升高校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8(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