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洋
摘 要: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到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去。在這種情況下,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情商,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當前大學生的情商水平與常見問題,找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實際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情商;教育措施
一、現今大學生情商的普遍水平及存在的問題
長久以來,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經常強調應試教育。這樣,各個學校都注重加強了學生智力商數的培養,在加強學生情商方面投入的工作總體上比較少,學校和家庭對情商教育的忽視,導致了學生許多與情商相關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大學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團隊意識差。
如今,大學生都是0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這些孩子有著鮮明的“00后”特征: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什么事情不會積極的去完成,行事我行我素,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因學生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過度溺愛,過度保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具有武斷和不合理的個性,并有著嚴重的自由主義傾向。說到底,結果是大學生在集體中普遍表現出整體情況意識淡薄,缺乏團隊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差。此外,對于與其他學生一起完成的任務,往往不是很順利。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不會妥善解決處理,大多數時候只考慮個人的利益。
2.心理素質表現
如今,許多大學生的心理成熟度往往落后于生理和智力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與障礙深深地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尤其是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自小受家人嬌生慣養,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習慣,不懂得估計他人及照顧環境,有強烈的依賴性,這都與家長的過分保護和溺愛有關。如果一些學生離開父母考上了大學,他們很難適應大學環境,不會與同學和老師相處,關系很緊張甚至出現惡化。長久以來, 導致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和身心疾病,甚至發展為精神疾病。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逐步成熟階段,但又尚未完全達到心理成熟。在此,他們的心理狀態有著明顯的特點: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在心理上比較敏感,他們的情緒波動也比較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性出現消極的情緒。另外,因為高校大學生以前在家長的關愛下,從來沒有經受過很大的困難或挫折,當進入大學時代進行獨自生活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時,往往承受不住較大的打擊,具體體現在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遇到了困難問題時,又不會積極的尋求解決方法,只是消極的抱怨和悲觀。
3.高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差,綜合能力素質較低
高中及以前,學生只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注重智力的發展,很少與周圍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一般來說,人際溝通能力較差。進入大學時代之后,學生的學業負擔并不那么重了。他們將大部分精力從學習交流轉移到人際關系交往,這就突出了諸多問題。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和表現力考慮的太多。還有,當代大學生考慮問題的方式常常以自己想法為主,容易對其他同學產生“瞧不起”普遍現象,且很容易對其它同學產生嫉妒心理。值得說的是,在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普遍較低,不知道辦事的原則性和處事方式,更加缺少適應社會的能力。從整體角度來看,當代大學生的情商水平普遍偏低。
二、加強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及應對策略
最近幾年來,大學生的情商問題接連不斷。針對這些問題,高校管理層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情商問題,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學習活動,對大學生突出的情商問題進行教育。
1. 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承受能力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不斷地提高,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逐步提高。在大學期間,高校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學生順利的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并且更快的融入到整個社會的大家庭中去。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高校要開設關于心理輔導咨詢的課程,普及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知識。比較重要的是,高校輔導員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疏導學生的心理困惑、心理壓力,要不斷的提升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受挫能力。
2.加強大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教育方面的工作,培養其團隊合作的精神
在學校或學院,可以開辦針對性的講學授課,以真實的案例向學生們講解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人,每個人都需要與周圍的人溝通和交流,才能順利完成工作。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想創造一片事業,首先,我們要學會做人,先做人、后做事。在平常生活中高校的輔導員要向學生灌輸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盡力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建立融洽人際關系,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對于學生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輔導員要做到及時疏導,使大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幫助學生重新找回對生活的信心。通過一段式教學,學生可以充分放松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不斷提高團隊精神。
3.幫助大學生完成角色轉換
大學生在大學里學到的專業知識最終也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現在社會的普遍趨勢是:情商較高的人在智力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往往會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樣,大學階段的學生就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培養,包括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正確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及本身的綜合素質提高等等。高校在職輔導員要在整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
4.加強校園與社會的聯系,在大學生道德教育方面,高校與社會應保持著積極的互動關系。高校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是簡簡單單的數字統計、邏輯推理,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狀,只有建立在當今社會的基礎之上,才能得到社會認可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因此,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務必注重與社會外界的相互聯系,高校與社會應保持良好的互動性。一是加強對周邊社區的溝通,搭建與社區間的良好關系,提高高校周邊的氛圍環境,鼓勵大學生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向社區延伸道德教育和服務活動。第二,建立大學生與其所學專業社會界同行業的聯系,定期組織大學生到本行業進行參觀、學習和實踐,逐漸培養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道德修養,提前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第三,定期性的邀請社會各界有影響力的人士到高校進行授課,與學生進行講談,提高高校學生與社會界成功人士的言語溝通。第四,高校要積極支持大學師生參與社會道德熱點問題的談討,經過具體的解疑問答,正確認識社會發展中的道德困境,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三、結語
高校學生情商教育是一個當代社會的重要課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與努力。高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情商教育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有著當仁不讓、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針對當前大學生情商的總體水平和現階段高校出現的突出問題,高校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采取一系列科方法對大學生有效的進行專題性的情商教育活動。高校可以利用校外的實踐基地,大力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提高情商道德水平的有利平臺。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學生的情商水平也會有著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朱保安. 關于高校情商教育的思考[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
[2] 劉偉,孫林. 高校情商教育的意義及途徑分析[J]. 中國電力教育,2013,(4)
[3] 張成路,徐德青,宋婉婷,等. 結合課程改革與情商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8)
[4]馬茜,張照昱.大學生情商教育對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4).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