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峰
摘要:從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辦定位來看,畢業生通常將成為未來的幼兒教師,而面對幼兒教育行業的實際需求,寓教于樂的性質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更多能夠幫助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知識。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審美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要讓幼兒從小就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雙手,美術課程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鑒于此,筆者認為,作為對于幼兒思考和動手能力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課程,美術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地位應當得到認可與提高,相關教師也應當不斷創新與改革學科教育教學,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工作,培養出更多未來能夠投身于學前教育事業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關注,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幼教師資力量就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之一,同時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面對新形勢下幼教專業學生就業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現狀概述
(一)教學模式傳統
高職教育一直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和服務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而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而言,在日常教學中,傳統而落后的單一式灌輸和教師單一講解等方法依然被廣泛運用,這就大大影響了美術課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將這種教師單向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多欣賞觀察、多互動思考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問題。
(二)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是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實施,學生接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徑。而許多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教學重視不夠,開設的美術課程課時有限,根本不能保證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較好地掌握美術技能,學習質量無法提高。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第一,美術課程總體數量偏少,理論課和實踐課無法統籌安排;第二,與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類課程相比,美術類選修課的數量太少,且不夠細化。此外,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體系還不具有系統性,這導致很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材難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內容與教學實際、就業需求脫節。
(三)教學資源運用單一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主要包括繪畫和手工制作兩個部分,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緊密相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學資源的運用僅僅局限于美術領域里,單一地從美術角度考慮問題,無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學生基礎薄弱,對美術技能的掌握較差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成績偏低,文化基礎普遍很差,學習能力不強,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沒有美術基礎。再加上入學后學習時間短,學生難以理解消化教師所傳授的美術知識,從而制約了學生對美術技能的掌握。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分析
(一)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對其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圍繞著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時和授課時間。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認同,并付諸于行動。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應當緊密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設置,同一門課程,其理論課與實踐課要放在同一學期或者同一個時間段內進行。例如,就簡筆畫課程來說,可以將簡筆畫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融合滲透,在講完理論的同時立馬進入實踐的繪畫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夯實美術繪畫基礎。此外,對于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還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就業需要來安排課時。在教學資源的運用中,美術教學完全能夠與其他學科實現教學資源的互動。例如,在簡筆畫的創作教學中就可以將繪畫與音樂、故事相結合,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學中也可以結合建筑學、戲劇學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授課內容
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在不斷變化中前進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遲早會被淘汰。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美術教學中所運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內容,充分了解國內目前幼教機構的需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做合理化調整。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所教授的美術理論與身邊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懂得美術不只是幼兒教育中的必需品,也與我們的生產實際息息相關,從而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在授課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外,也可以參考法律教學中模擬法庭授課的方法,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職場化,模擬教授幼兒美術的現場,讓學生們了解職場。還可以定期舉辦美術比賽,讓學生們自己構思創作,以個人或者團隊均可,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同時,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樣化,例如,讓學生們自己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欣賞和品鑒,這有益于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合學生實際,實現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校時不僅基礎普遍偏低,而且在學生之間還存在著高低起點不一致的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能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而有的學生則相對較慢;有的學生在入校前接觸過美術,有一點基礎,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從零基礎教起。這就使得在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對零基礎的學生傳授基礎,還要注重有基礎的學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合理實現因材施教。對學生們進行集體授課的同時,可以對個別基礎好的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讓有基礎的去幫助零基礎的,盡量縮小學生們的差距。
三、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社會對具備美術技能的幼師人才的需求不僅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美術技能的動力,也是“民生”任務之一。這就需要我們以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為目標,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為幼兒教育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