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物理這一學科本身理論性比較強,采用的是多理論教學結合少量的實驗操作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構建生態課堂,減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從而推動教學課堂有效開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態課堂;構建策略
一、試析現階段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情況
初中物理教學隨著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在逐漸地轉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即構建生態課堂。生態課堂的提出在部分學校已經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
在學校開展生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重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外,還要關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普遍采取傳統的教學手段,枯燥生硬地講解理論知識,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采用題海戰術硬性要求學生。教師普遍都會重視小組討論、實驗研究等教學手段,忽略其所帶來的效果,認為只是浪費時間。學生喜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物理理論知識,認為氛圍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習知識的記憶力,減少自身的厭倦心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重視教材內容,忽視課外拓展,每個學期僅規定幾節實驗課程,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少,導致兩者之間出現隔閡。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構建生態課堂,解決了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學模式不適應時代發展以及課堂氛圍不和諧等問題,提高了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構建初中物理生態課堂策略解析
1.改變教學理念,適應新課改要求
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忽略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現階段,教師依舊采用生硬的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因此,轉變教學觀念很重要,應該做到以人為本,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方面綜合發展。
2.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總結初中物理教學的經驗時,發現在初中物理生態課堂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推動生態課堂的發展,豐富教學知識理論。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演示內容,使復雜的理論知識能夠清楚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講解聲音有關的知識時,播放短視頻,學生在觀察水鼓表演的過程中,發現物體的振動能夠引起聲音的產生,再結合有關的實驗操作,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構建生態課堂的過程中,要注重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并對生活中的不同物品進行教學利用,豐富教學資源。
3.建立評價機制
合理地建立評價機制,能夠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對學生的優點予以獎勵表揚。所以,要求教師在構建生態課堂的過程中,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為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例如,評價體系可以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評價的過程中。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念,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評價還可以采用考試、實驗及辯論等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教師能夠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檢驗教學成果,合理制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推動生態課堂的構建。
三、結語
構建初中物理生態課堂,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解決目前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成為全方面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在生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合理利用教學素材和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利用科學化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科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潘曉軍.生態課堂教學原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8(27):28.
[2]李素娟.旨在提升師生幸福感的初中物理生態課堂案例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20).
作者簡介:黃林魁(1977—),壯族,廣西平果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