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修訂的高考方案是當前發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參考,因其突出了學生教育的自主選擇權,所以對歷史這類“小科目”教學的沖擊異常顯著。文章依托于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現狀,基于新高考方案的精神,對如何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進行了探究總結,希望對深化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認識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高考方案;高中歷史;歷史教學;優化探究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現狀
為了完善高中歷史教學,新高考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方向,但當前教學任務還是偏向于升學考試,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主要還是圍繞做題、考試等。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缺乏主動性,一味地追求分數,卻忽視了學生綜合歷史素養的培養。教師以高考為出發點展開教學,學生也將高考當作了學習的最終目的,這種片面的教學思想根本無法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以學生為主是新課改最大的閃光點,新高考方案再次將這一理念推向了高潮。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仍存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兩者碰撞所產生的影響需要我們通過調整教學策略來適應[1]。
2.學生的學習現狀
新課改或是新高考方案都將以學生為主放到了教學的主要位置,這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但結合實際現狀分析,眼下學生的學習現狀并不能令人滿意。高中生身處的學習環境決定了無論是其學習效率還是綜合素質都難以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很多學生仍沒有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師生之間的交流都存在很大的障礙。實際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歷史,懂得如何學習,才能夠促進其實現長遠發展。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厭歷史、怕歷史”的畏懼心理,他們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方式參與歷史教學,更不知道該如何跟上教師的節奏[2]。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必將影響師生關系的穩定性,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本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了解歷史、喜歡歷史。
二、新高考方案下如何優化高中歷史教學
1.提高歷史教學的“活躍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完全由教師一肩挑,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不僅難以保證學習效率,還有可能因此喪失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面對高中歷史學科的地位沒有得到改變的現狀,我們應該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教學方式的優化之上。此外,教師應該借由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新高考方案的重要關注點。
2.明確教學目標
日常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應該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要將教學重點放在針對學生的個性、認知能力來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綜合能力之上。以“中國古代的商業經濟”這節內容為例,筆者為了整合教學目標,便在教學中設置了“閱讀構史”的環節。具體來說,就是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對教材的整體結構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強化閱讀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從宏觀層面掌握歷代商業經濟的發展特征。
3.開展多樣化的歷史教學活動
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拓展歷史教學平臺當作重點,嘗試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提高歷史教學的活力。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教師適當穿插一些動手或是動腦的活動,不僅能夠活躍學生思維,而且能夠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古今對照”的模式展開教學,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學生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對一線教師來說,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教給其正確的學習方法。上文中筆者對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優化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期待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秦曉雯.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7(5):115.
[2]陸元峰,張愛平.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設計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16):101.
作者簡介:謝植友,男,廣西橫縣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育和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