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潮
【摘要】漢字書寫能力是師范生所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師范教育對學生學習與就業提出的根本要求。但就當前師范生書寫實際情況而言,普遍存在書寫不規范、錯別字頻率高、書寫興趣寡淡等問題。對此,認知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重要性,從多層面入手,探尋行之有效的培養策略,勢在必行。鑒于此,本文基于經驗歸納與總結,就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師范生 漢字書寫能力 能力培養
【基金項目】此文為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課題《師范生漢字認知及書寫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安徽省五所師范院校2000名初中起點的定向培養鄉村教師為例》,項目編號為SK2018A103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17-01
引言:漢字是中華民族長期發展下,形成的能夠記錄民族文化、進行信息傳播的標志性符合,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寫好漢字是國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師范生從業所應擁有的基本技能。隨著民族意識的提升,以及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重視程度的提高,書法教育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師范生專業技能與素養培養不可或缺的存在。對此,有必要加強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研究,以提升師范生漢字書寫水平,為其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認知師范生漢字書寫問題,掌握書寫問題形成原因
在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想提升能力培養質量與效率,保證漢字書寫教育的準確性、科學性、有效性,需對當前師范生漢字書寫情況具有全面、清晰、充分的認識,掌握師范生漢字書寫存在的核心問題,了解問題產生原因。對此,本文以“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情況”為主題,針對筆者所在區域師范生進行了調研分析。由調研分析了解到,當前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漢字書寫不規范。師范生在過往學習中已經形成一定的書寫習慣。但由于以往缺乏漢字書寫能力培養意識,多數學生存在“成習不良”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執筆錯誤,書寫隨意性大。例如,在用毛筆書寫漢字時,部分學生受以往習慣影響,用拇指、食指、中指等相關關節的第一、第二指節執筆,從而以易出現扣指問題,影響漢字書寫質量[1]。在用鋼筆書寫漢字時,學生對自身坐姿、執筆姿勢要求不高,扣指、鉤腕、身斜等現象屢見不鮮。2.講速度,不講質量。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快寫,寫完即了”的書寫態度,認為寫字只是記錄與傳遞信息的工具,從而不講究書寫藝術、不重視書寫文化,導致寫出的字潦草、混亂,漢字書寫法度缺失。
二是,錯別字出現頻率相對較高。在調查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有過寫錯字的經歷,追其原因:1.師范對漢字缺乏全面認識,僅將漢字作為記載、表意、傳信的工具,對漢字書寫基本常識、文化解讀、書寫藝術等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從而在用字、用詞過程中存在隨意性。2.師范生字、詞儲備量不足,知其義但不知其形,易出現提筆忘字現象。加之缺乏規范、正確用字的意識與習慣,部分學生在忘字的情況下,選擇利用其他字代替。3.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計算機、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師范生更傾向利用計算機打字的方式,記日志、書寫信件、傳播信息,從而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除非必要規定與要求,學生很少動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漢字的記憶[2]。
三是,缺乏漢字書寫興趣。漢字書寫興趣是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前提。書寫興趣的缺乏不利于書寫行為的調動。而在日常教學觀察與實踐調研分析中發現,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淡漠,只注重字的對錯,不注重字的好壞。也有部分學生由于缺乏提升漢字書寫水平提升的信心,從而從最初的興趣高漲逐漸發展為最終的興趣淡漠。與此同時,雖然多數學生具備漢字書寫興趣,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從而在書法練習過程中無法做到專注、連續、持久,影響能力與素質培養效果。
二、提高漢字書寫能力培養重視度,樹立能力培養意識
針對現階段師范生漢字書寫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需從思想層面入手,認知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漢字書寫能力強化意識,培養學生漢字書寫興趣,并保證興趣的持久性。對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將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滲透到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中。
一方面,學校以及任課教師應明確認知: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是師范生崗位勝任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師范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弘揚與發展的關鍵舉措。對此,依據有關規定與要求,如《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進行師范生漢字書法教育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并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遵循“準確定位、科學指導、凸顯特色、創新發展”原則,從漢字書寫意識、漢字書寫規范、漢字實踐應用、書法文化與藝術傳播等層面出發確定教學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3]。
另一方面,基于教學目標,結合師范生實際情況,構建科學的“理論:實踐=1:3”課程教學體系,完善教學內容。在理論教學中,側重于漢字與書法基本常識、漢字與書法歷史演變、書法筆法特征、書法藝術鑒賞、書法創作特色等知識、技巧、情感的講解與傳遞。在實踐教學中,以掌握與應用漢字書寫規則與技巧,挖掘漢字書寫潛能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例如,根據“篆、隸、楷、行、草”書體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情況,科學分配實踐教學比例,使學生在鑒賞、分析、訓練中,掌握漢字所具有的藝術美、文化美、創意美,了解不同書體用筆規律與特征。
三、從多層面入手,實施多樣化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策略
在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過程中,應注重教學與學習方法應用的多樣性與科學性。便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通過精品文章閱讀、傳統文化相關書籍閱讀、漢字書寫相關書籍閱讀等,提升師范生漢字識別與記憶能力,豐富師范生字、詞積累量;依托學校社團、班級興趣角、文化沙龍、校園文化建設等組織開展以“漢字書寫”、“書法文化傳承”等為主題的活動,調動與培養學生漢字書寫興趣,為學生提供手寫漢字機會,提升師范生書文化素養;完善漢字書寫考核制度,從書寫規范性、正確性、常態性、積極性等層面出發,進行綜合評價,提升學生重視度,促進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有效提升。
結論:師范生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其職業素質與能力的高低對教育發展存在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此,面對當前師范生漢字書寫存在的問題,應從教與學等層面進行有針對性處理,通過漢字書寫教育培養與提升師范生漢字書寫能力,促進漢字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莊華峰,蔡小冬.師范生書法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基于安徽師范大學書法教育的實證研究[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116-120.
[2]胡相峰.略談當前師范生的書寫問題[J].江蘇教育,2018(69):28-29.
[3]劉娟,王秀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師范生書寫漢字能力調查及培養策略[J].現代交際,2018(08):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