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民勤縣農村中學積極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但是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縣的部分農村中學在語文課堂上,仍舊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他們不但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而且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這必然造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從而最終導致學生完全喪失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其后果不言而喻。筆者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民勤縣農村中學生的語文課堂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真正適合我縣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道路。
【關鍵詞】農村中學 民勤縣 學習環境 教學方式
【課題】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民勤縣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14。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37-01
隨著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在大跨步的向前飛速前進。教師是人類橋梁的工程師,是祖國未來藍圖的設計者,這個職業光榮而神圣。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新課改的環境下,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無限多的知識,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課向來是我國中小學開設時間最長、所占課時最多的一門基礎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志,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多年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仍然不能令人滿意。談起目前語文教學的弊端,清醒的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列出一長串,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進而使教學本身也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備受人們的關注,許多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了積極的鉆研和探索,得出了很多寶貴經驗,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有很多教學模式和方法值得參考、推廣。與此同時,在教學的互動性方面要不斷增加,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得到良好的鞏固。因此,我們在吸取他人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同時,要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所以面臨課改的浪潮,我們要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一、轉變教學方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語文教師首先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勇于突破古板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語文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寫照。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千篇一律的灌輸式語文教學模式對新時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教師應把握目前課改向縱深方向發展的機會,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應變為先學后教式的教學。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對學生學的內容進行檢測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明白他們的思想活動和學習方法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能正確把握當前教學的起點。有了這個起點,教師就能按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在指導和傳授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還應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查閱搜索相關資料,做好課后拓展延伸工作,增加學習的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思想,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是智力的開發者。只有轉變教師觀念,才能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營造出寬松、民主、自由的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愉悅。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以激發求知為前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想方設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個人情緒高昂、思維活躍,這樣就會很容易地碰撞出創造性的火花。所以在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要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創新,把學生的眼球吸引到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中來。例如:課堂內容設計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一些比較神秘的問題,學生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習的好奇心,為了揭開問題神秘的面紗,學生順著老師指導的航線飛速前進。教師上課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使師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配合默契,收到極佳的效果。靈活巧妙的教學方式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高效潤滑劑,它可以使整堂課變得高效且精彩紛呈。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圖、文、聲、形并茂的特點,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首先放上一曲《春之聲》讓教室里一開始就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然后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一幅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艷陽高照,綠草如茵,花紅柳綠,蝶飛蜂舞,鳥語花香,牧童弄笛,人們歡笑的畫面,然后播放配樂朗誦,在優美的鋼琴曲中教師朗誦: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中,濃郁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到課文充滿激情,意蘊深刻的美。這樣便于將靜止的文字動畫為可感可聽的視頻,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運動,便于開發思維。
三、培養創新思維,張揚學生個性
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發展學生個性。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首先應明確批判精神是質疑的本質。麥克克里德說:“唯一愚蠢的問題,是你不問問題”。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人們已“司空見慣”,而牛頓偏偏要問為什么?為了尋求答案而苦思冥想,因此才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正由于對托勒密“地心說”的懷疑,才產生哥白尼的“日心說”。這足以說明創新的思維可以改變世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其創新思維而言,亦是同樣的道理。其次要搭建平臺,切實給予學生以實踐創新的機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在課堂上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總之,在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就一定能使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得到綻放,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落到實處。激發學生的天賦,放飛學生的情感,發揮學生想象力,為學生熱愛語文、樂學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文學.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年10期
[2]馬翠影.淺談新課程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J].華章,2012年11期